易思范

敦煌网《虚假交易违规处理细则》调整

产业报道

2025年04月10日

  4月10日消息,敦煌网公告称,平台针对近期出现的虚假交易新场景,对《虚假交易违规处理细则》进行了优化调整。新增2项违规场景:不当套取平台利益、虚假发货/欺诈行为。同时该平台对虚假交易违规定义进行了更新。

  一、规则升级的深层动因

  据网经社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此次规则修订直击当前电商领域的三大痛点:首先,202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虚假发货投诉量同比激增67%,空包裹等新型欺诈手段严重损害消费者信任;其次,平台补贴政策催生的"薅羊毛"产业化,导致某头部平台去年因套利行为损失超3亿元;最后,跨境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开始向电商交易渗透。这些现象倒逼平台必须构建更精准的风控体系,此次将"营销套利""洗钱"等目的明确列入违规定义,正是对黑灰产新动向的针对性回应。

  二、规则变化的创新亮点

  对比旧版规则,本次调整呈现出三个显著突破:在界定标准上,首次将"关联账号协同作案"写入条款,填补了利用矩阵账号作假的监管空白;在场景覆盖方面,新增的"不当套取利益"条款直指直播电商中盛行的刷单冲榜乱象,而"虚假发货"的细化规定则有效解决了以往"货不对板"难以取证的困境;在惩戒机制上,引入"动态处罚"模式,使10万元以上的大额套利行为面临最高3倍于不当得利的罚金,显著提高违法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申诉流程的"20日时效+终审制"设计,既保障了商家救济权利,又避免了恶意申诉对平台资源的消耗。

image.png

  三、对电商生态的连锁影响

  短期来看,新规将产生明显的市场出清效应。据类似平台历史数据,规则升级后通常会有15%-20%的违规店铺被淘汰。中长期而言,这将重构市场竞争格局:一方面,依赖刷单的中小商家面临转型压力,某第三方调研显示超6成商家需调整运营策略;另一方面,合规经营的头部商家将获得更多流量倾斜,某服装品牌在新规试行期自然搜索排名提升达40%。消费者端也将受益,预计物流异常投诉可降低30%以上。但需警惕"误伤"问题,去年某平台算法误判率约2.3%,如何平衡监管精度与包容性仍需探索。

  四、商家的战略应对建议

  面对监管升级,商家需构建三维合规体系:在技术层面,建议接入平台提供的"真实物流"API接口,使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固化交易证据;在管理层面,需建立交易复核机制,特别关注退货率异常(超过行业均值150%即触发预警)等风险指标;在战略层面,应转向用户资产运营,某家电品牌通过会员体系优化,在减少50%促销投入情况下实现了GMV稳定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下"合规红利"正在显现,提前完成ERP系统改造的企业,其618大促的退款纠纷率同比下降达28%。

  结语

  此次规则升级标志着电商治理从"粗放式管控"向"精准化治理"的转型。据波士顿咨询预测,此类措施将使中国电商市场诚信度在2025年前提升20个百分点。但也要看到,虚假交易与平台监管本质上是场动态博弈,未来需在AI风控模型优化、政企数据共享等方面持续突破。对商家而言,唯有将合规要求内化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中赢得持久发展。平台方也需保持规则迭代的透明度,通过定期发布合规白皮书等方式,构建共建共治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1

来源:网经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