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Temu战略转型聚焦欧洲市场 份额或达40%

跨境电商

2025年04月11日

  4月11日消息,Emerce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随着Temu对其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欧洲有望成为其最大市场,份额预计达到35-40%,仍将高于北美。

  低价策略退场:从“野蛮生长”到价值重构

  据网经社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Temu早期凭借“1美元商品”和激进补贴迅速打开欧美市场,但这一策略的不可持续性逐渐显现。一方面,超低价商品导致平台长期亏损,难以建立健康的盈利模型;另一方面,低价标签加剧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质疑,推高退货率(部分品类超过30%)。2024年的调整中,Temu果断砍掉低价商品,并将部分品类价格上调15%-35%,转而通过“较亚马逊低10%-15%”的差异化定价维持竞争力。这种转向标志着Temu从“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转变——通过提升客单价(目标增长15%-35%)和订单质量,平衡成本与利润。

  运营模式升级:本地化与品类深耕成关键

  为支撑欧洲市场的扩张,Temu推行了“半托管模式”,即通过本地仓库存储高频需求商品,将配送时效从跨境模式的10-20天缩短至3-5天。这一举措直接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但也对供应链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在德国、法国等核心市场,Temu需精准预测热销品类以避免库存积压。与此同时,平台将全品类运营拆分为细分垂直团队,由专人负责服装、电子等特定品类,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选品效率和转化率。报告显示,这种模式虽降低了执行成本,却因门槛提高导致部分中小商家退出,短期内可能影响SKU丰富度。

  欧洲市场的机遇与隐忧

  欧洲成为Temu的战略高地,与其消费特征和政策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欧洲电商渗透率较高(2023年达68%),且消费者对性价比敏感度低于北美,更适合Temu当前“轻奢平价”的定位;另一方面,欧盟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尚未像美国般严苛,为Temu争取了合规调整窗口。然而,挑战同样突出:首先,欧洲市场碎片化,各国 VAT 法规和环保标准差异增加了合规成本;其次,本土巨头如Zalando、亚马逊欧洲站已建立牢固的物流和品牌壁垒;最后,Temu仍需解决高退货率(尤其是服装类)带来的逆向物流成本,这或将抵消本地化仓储的部分效益。

  利润空间收窄:可持续性成未来焦点

  Temu的转型本质上是“用利润换市场”到“用效率保利润”的博弈。尽管价格上调试图缓解成本压力,但物流本地化、营销投入(如欧洲超级碗广告)和商家扶持政策的开支仍在攀升。报告指出,其利润率已从2022年的-30%收窄至-15%左右,但距离盈利尚有距离。若无法在短期内提升供应链效率或控制退货率,价格优势可能进一步削弱。此外,欧洲《数字服务法案》等监管趋严,也可能迫使Temu增加数据合规投入,挤压本已紧张的利润空间。

  结语:转型阵痛期的长期主义考验

  Temu的欧洲战略折射出中国跨境电商出海的新阶段——从依赖资本补贴转向系统性能力建设。短期内,市场份额的增长或许能掩盖转型矛盾,但长期竞争力仍取决于三点:能否通过数据赋能降低商家运营成本、能否建立差异化供应链以平衡品质与价格、能否在监管收紧前完成合规布局。欧洲市场的成败,将成为检验Temu是否具备“全球级平台”潜力的试金石。

+1

来源:网经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