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全面启动 聚焦跨境中小商家与外贸企业转型需求

产业报道

2025年04月14日

  4月14日消息,面对美国对华关税政策持续高压及全球供应链波动,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重磅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正式进入落地阶段。该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超1000亿元资金及流量资源,聚焦跨境中小商家与外贸企业转型需求,通过系统性降本增效、数据赋能与生态共建,助力中国制造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韧性体系。这一举措不仅成为平台经济应对贸易摩擦的标杆性战略,更被业界视为中国供应链转型升级的关键推手。

image.png

  关税高压下的生存突围:中小跨境商家困局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2025年4月,美国单方面宣布对华输美商品加征145%关税,并取消800美元以下跨境小包免税政策,直接导致中小跨境商家物流成本激增30%-50%,部分利润率不足10%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额达2.1万亿元,其中超60%由中小商家贡献,但其抗风险能力薄弱,订单波动性与资金链压力显著攀升。

  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指出:“关税战不仅是成本游戏,更是对供应链韧性的终极考验。中小商家需要的不是短期输血,而是系统性造血能力。”在此背景下,“千亿扶持计划”直击行业痛点,通过三大核心战略重塑跨境生态:

  战略一:降本增效组合拳 破解“关税成本黑洞”

  关税补贴与物流优化:设立200亿元跨境专项补贴池,对受关税影响严重的品类提供直接成本补偿,同时联合国际物流企业谈判锁定优惠运价,预计降低物流成本15%-20%。

  保证金与费率减免:针对大家电、数码等重资产类目,店铺保证金最高降幅达90%(如二手平板电脑保证金从2万元降至500元),技术服务费同步下调50%,年均为商家减负数十亿元。

  智能风控系统:上线“异常订单预警”与“低价风险监控”,帮助商家规避恶意退单及价格战陷阱,保障合理利润空间。

  以广东惠东女鞋产业带为例,拼多多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厂商开发加绒勃肯鞋,单日出货量达1.5万双,带动当地数十万工人就业,利润率回升至18%。

  战略二:数据赋能双循环 从“代工依赖”到“品牌跃迁”

  拼多多的“数字参谋”系统依托文心大模型,实现内外贸市场需求的实时映射:

  产品研发反哺:分析国内消费者行为数据,指导厂商调整设计。例如,出口北欧的防风外套经改造为轻量化骑行款后,国内销量增长400%,自有品牌利润率提升至25%。

  流量精准匹配:通过搜索关键词优化与信息流定向推送,将外贸商品曝光量提升3倍,首单转化率提高60%。

  C2M柔性制造:广西融安脆蜜金桔通过预售数据指导采摘与包装,损耗率从30%降至8%,农户收入同比增长45%。

  “过去我们只能被动接单,现在通过拼多多的数据,连生产线调整都有了科学依据。”浙江某户外家具企业负责人表示。

  战略三:生态共建新范式 从“孤军奋战”到“命运共同体”

  产业带深度联动: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深入江苏连云港、四川等农牧产区,打造地标品牌。内蒙古酸奶糕、临夏牦牛肉等产品通过标准化改造,线上销量翻番。

  国内国际双驱动:开设“外贸优品专区”,联动抖音、快手等平台矩阵分发直播内容,单场曝光量突破亿次,助力商家分散市场风险。

  消费者普惠协同:在“国补”基础上推出“折上折”补贴,家电数码类目销量增长30倍,既激活消费潜力,又为商家创造稳定订单池。

  行业共振:电商平台集体发力“内循环保卫战”

  拼多多的行动并非孤例。京东宣布未来一年采购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开设专属流量入口;盒马开放24小时绿色入驻通道,联合开发自有品牌;永辉超市推出15天极速上架服务,降低外贸企业渠道门槛。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超70家外贸企业通过商超渠道进入内销洽谈,涵盖家居、母婴等高潜力品类。

  “这场转型是生存之战,更是价值革命。”商务部研究院专家白明指出,平台经济正通过数据要素重构产业链,将长尾需求转化为创新动能,其意义远超短期纾困。

  未来展望: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品牌”

  拼多多计划三年内培育1000个“新质供给”标杆,推动产业带从同质化竞争转向技术驱动。赵佳臻强调:“‘千亿扶持’不是慈善工程,而是生态投资。只有商家活得健康,平台才有未来。”

  随着关税阴霾持续,中国制造的韧性之战已进入深水区。而当平台与商家结成命运共同体,这场战役的终点,或许正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新起点。

+1

来源:网经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