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腾讯只顾当下 阿里孤军奋战?

产业报道

2018年05月08日

  5月8日消息,继《狗日的腾讯》刷满全网,定调了腾讯入局创新小公司的领域,这些公司就没活路。腾讯为此开过半年的诊断会,开始调整战略,确定流量和投资两个核心。

  数年过去,又有一篇刷屏文《腾讯没有梦想》。为此,还出现了马化腾深夜回应的PS对话图,被不少媒体认为就是腾讯的回应。但在6日晚,腾讯公司部门称马化腾回应是假,从“腾讯没有梦想”到“回应乌龙”,说明了哪些问题?

  潘乱的文章引起行业热议,是因为确切中了腾讯发展遇到的阶段性问题:产品研发下降、组织结构老化、投资侧重影响主营业务、过度关注竞争对手导致自身战略缺乏远见。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两极,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投资策略和产业策略迥然不同。

  阿里重交易,所有的产品和产业都是为了强化交易简化交易流程做服务的,试图高效率进行商品流量的变现。在投资上,阿里以先投资、再并购最后全资收购的高介入模式,让阿里大多数投资的商业形态最终都成为了阿里的一部分。形成“阿里没有盟友”的结果。

  腾讯重社交,所有的产业都是巩固社交流量的高效率变现。在投资上,腾讯以开放性的不控股、不介入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了“腾讯没有梦想”的现象。

  但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发展太快,屌丝翻身的案例太多,阿猫阿狗都有个生态梦。只要做到一定规模,就不想被AT完全收购吃定,而是只谈恋爱不结婚,拿了钱却不想被控制。

  所以中国很难出现美国那种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巨型并购,更多的是几亿美元的“战略入股”。

  坊间都说:“被阿里收购的都没好下场”。换句话说就是:但凡觉得自己有前途的,都不愿被AT收购。而愿意委身于阿里的,都是感觉自身价值达到了 巅峰,后面将会走下坡路,不如趁早让人赎了身。

  对于腾讯和阿里来说,目前的战略就是可预见的最好的战略。空心化的战略布局不尽不实放纵自己的无梦想,反而是进退自如的选择。

  如果中国的市场发展得没这么快,让人没那么多念想,或许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早已成为腾讯的业务部,也就不会有潘乱此文了。

+1

来源:电商报 作者:路过蜻蜓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