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港股国美零售发布2024财年年报。公司在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4.74亿元,同比下降26.76%。
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16.2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5.63%,基本每股收益为-0.25元。
业绩全面崩盘:核心业务停摆,资产减值成亏损主因
2024年,国美零售的核心家电业务收入同比暴跌42%,供应链断裂导致其线下门店数量从高峰期近4000家骤降至数百家,员工数量腰斩,线下流量入口近乎崩塌。营收的断崖式下滑直接导致毛利率从2023年的26.89%降至15.61%,销售成本占比攀升至84.4%,全年毛利仅7368万元。
亏损扩大的直接诱因是巨额资产减值。财报显示,2024年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达36.85亿元,同比激增139%;金融资产减值损失13.43亿元,同比增加63.8%,主要源于子公司破产清算及物业估值下调。此外,经营费用高企及财务成本压力(全年财务成本净额9.12亿元)进一步加剧亏损。
债务黑洞与诉讼缠身:流动性几近枯竭
截至2024年底,国美零售逾期银行及其他借款本金高达187亿元,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380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仅剩4916万元,被法院冻结资金超6000万元。债务危机引发连锁反应:
供应商集体断供:因债务违约,主要供应商暂停合作,导致家电业务几近停摆;
诉讼案件激增:未决诉讼达772宗,涉及金额55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诉讼占41亿元;
消费者与员工维权频发:品牌信任度跌至冰点,进一步削弱市场竞争力。
自救尝试收效甚微:战略转型乏力
为扭转颓势,国美近年尝试多项转型策略,但均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线上化尝试:2023年开设抖音矩阵账号,但因供应链缺失,销售额未达预期;
即时零售布局:2024年推出“国美即时仓”与便利店,但资金短缺导致网点覆盖率不足;
跨界汽车经销:创始人黄光裕提出三年内打造300家新能源汽车展厅,但家电团队缺乏汽车供应链管理经验,转型前景堪忧。
分析指出,国美战略决策存在“追逐风口却无持续投入能力”的致命缺陷,加之创始人回归后集权化管理错失组织变革窗口期,转型计划难以落地。
行业困局:传统零售模式溃败
国美的困境折射出传统家电零售商的普遍危机。其依赖线下门店与经销商的模式未能适应电商与全渠道融合趋势,市场份额被京东、苏宁等竞争对手持续蚕食。2024年,国美营收较2022年的174.44亿元缩水97%,足见其传统模式溃败之剧烈。
未来展望:退市风险高企,转型成败攸关生死
当前,国美零售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48%,市盈率(TTM)为-0.08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股价年内累计跌幅超10%,市值仅剩不足1亿港元。尽管通过变卖资产和债务重组获得10.55亿元利得,但这仅为短期续命之举。
业内普遍认为,若国美无法在业务模式上实现突破,其退市风险将大幅上升。分析人士建议,公司需加速线上化布局、优化供应链并剥离非核心资产,但这一切需以解决债务危机为前提。
结语
国美零售的2024年财报如同一份“病危通知书”,揭示了传统零售巨头在数字化浪潮下的生存困境。其兴衰轨迹为行业敲响警钟:数字化转型已非选择题,而是生死线。未来一年,国美能否在债务重压下找到突破口,或将决定其最终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