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袅袅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春风抚动大地新生的汗毛,直到每一寸土地都毛茸茸的。
古时人们写“春”,就在中间写一个“屯”,如种子上部冒芽、下部扎根;下头一个“日”字,代表日照回归,大地解冻;破土而出的两株小“屮”,就是那翠嫩嫩毛茸茸的一片青葱。
今日之“屯”,在于政策,路之畅达让线下能实现“产地直发”;之“日”,在于市场,线上“拼农货”助力应季农产品及时抵达市场;之“屮”,所映射的种子,则是对农业科技的探索。
沉寂了一冬的土地“热闹”起来。追着春天的人们,为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带来一种新的解法。
1、好农货,走得远
浓重的西北风味开始撬动北上广人的味蕾,不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打工快餐,频繁出现清炖羊肉、羊肉粉丝汤、羊肉串等身影。原料是清一色的环县羊羔肉,远在大山。
粗略算一下,从环县到北上广,最短路程也至少有1200公里。然而,从一只活蹦乱跳的环县羊到鲜美的羊羔肉,再经由电商到远方的餐桌,这条路只要走三天左右。
当地有两千多年的养羊历史,羊肉品质也是绝佳,人们老早就有用羊换钱的意识,奈何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当地的千沟万壑比人的出路要多得多。
与环县羊肉的境遇相同,“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难以有效解决,是因为农产品行业本就存在诸多痛点。农业作为产业链上游,在运转过程中中间环节较多,且受制于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成本进一步提高,难以管理,也进一步制约着产业利润。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互联网+的政策文件,既鼓励“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又要消费者买得起,扩大普惠,形成良性循环。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也摆上日程。2020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启动。
对此,环县电商办主任张金勃的感受则更为具体:“当地政府不仅非常认同这件事,也配套出台了更细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始完善电商的基础设施。”这是好农货的政策之“春”。
这些年,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其中,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不断尝试用电商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产业链,正逐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我国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这使得农业生产端整合难度较大,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消费需求多样,因此供需两侧都呈现出了极度分散化的特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匹配成本高、产业效率低。
比如,在环县,传统的卖羊方式是,一头羊成熟了,养殖户就把它交给老师傅宰杀,这样只能零零散散地卖。
商家“中盛环有羊”则改变了原先销售全羊、半羊的模式,针对全国、各类型的消费者,采用了精细分割的新方法,目前已在拼多多上线了60多个羊肉SKU。这一全产业链将饲料、种羊、肉羊、草场、科学喂养、屠宰深加工、电商冷链运输一体化,全程可控、可追溯、可精细化运营。
拼多多的“农地云拼”,把消费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度分散的农产品需求,汇聚成了短时间内的同质化的需求,实现了供需的精准匹配。与此同时,“产地直发”的模式打破了固有的产销关系,砍去大量中间环节,节省大量成本,物美价廉的效果由此达成。
依托“农地云拼”体系,山东普罗旺斯西红柿、广西沃柑、四川果冻橙等农产品都在“出村进城”的路上,帮助各地农户包销增收,推动了边远地区的产业发展,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2、好农货,被看见
春节过后,国内水果价格行情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显示,鸭梨、巨峰葡萄、西瓜、富士苹果和香蕉周均价环比分别上涨13.2%、5.2%、4.2%、2.3%和1.0%。
水果变贵,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好吃不贵的拼多多成为越来越多网友的首选。拼多多《2023年夜饭报告》数据,进入年货季,平台柑橘、橙子、苹果、草莓等国产优质水果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50%。
实现这一点,靠的不只是拼团。专注“农货上行”,从农产品供应链到消费端链条的持续深耕,才是拼多多的内核竞争力。
西双版纳,四季如春。这里是中国糯玉米的主要发源地。
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西双版纳小花糯玉米销售迎来“开门红”。农民李胜,种植小花糯玉米多年,对此深有感触。过去,他只能通过很原始的方式销售小玉米,在自家煮好后用扁担挑到机场或者景区附近售卖给游客,遇到旅游淡季,卖不出去的小玉米只能烂在地里,损失惨重。
如今,每当玉米丰收,拼多多电商服务点的工作人员会直接到地里称重打包,然后由收购商装车拉走,“完全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距离西双版纳近3000公里的河北高阳县,上演着同样热火朝天的一幕。
2017年,史辉在拼多多开了第一家店,成为当地最早试水电商卖麻山药的人,如今,他们种植的山药在拼多多平台上供不应求。
“一开始我们等着批发商来收,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有时候行情不好,甚至会亏钱。如今,我们自己从产地直发,高峰期一天的销量就抵得上过去三四个月,而且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利润都在我们自己手里。”史辉表示,彼时的拼多多正着力打造产地直发新模式,他们利用产地优势,迅速成长为平台头部商家,将高阳山药送往天南地北的消费者手里。
农产品销售难以增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而散”。小而散的结果就是没有规模,很难形成品牌。对于很多特色农产品而言,其品质虽好,影响力限于一隅,产品长期不能实现全国供应。
借助百亿补贴、限时秒杀、万人团等扶持资源,拼多多降低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加速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让原本偏安一隅的特色农产品被天南地北的消费者熟知,多个“网红”农产品备受青睐:辽宁盘锦大米、陕西大荔冬枣、山东青岛大虾、江西万年贡米、广西螺蛳粉、云南勐海普洱茶、福建平和蜜柚……
年货节期间,拼多多联合全国各省市上千个地标产区,优选百万品质商家,从供应源头为“多多好年货”保驾护航。近期的开年大促,拼多多也在全力激发和匹配春节新消费浪潮,推动各大原产地把握销售旺季,开拓全国市场。
资源补贴、流量扶持,物流支持、售后服务等,推动商家直连最广大消费者,同时,也真正为消费者“选好货”,让消费者精准选取地道、应季的好农货的同时,也打响了产地名片,助力农特产地和产业带取得销量和品牌声量的双赢。
一头聚拢着数亿用户需求,一头推动着农人变农商的拼多多,用实效赢得了用户和农户的支持,真正助力好农货被看见,铺就了一条“农产品上行”的高速路。而当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牌被看见,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也就有了创造更大价值的可能性。
3、好农货,有未来
不久前,上海崇明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春耕”。2月13日,在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上,“赛博农人”队(CyberFarmer)、上海农科院队、生菜快长队(Lettus Grow)、上海交大“生生不息”队四支决赛队伍将操作各自的集装箱,在90天内完成三茬“翠恬”生菜的种植。
根据赛制,产量高、品质好、算法优且能耗低的团队将获得最后的胜利。“从这些青年科学家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新农人青春蓬勃的朝气、迎难而上的勇气、创业拼搏的动力、奋斗成事的能力,感受到了他们对农业的热爱。”大赛评委、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所长朱为民颇受感染。
时间再拉长到1月。
在全球年轻人云集、科研脑洞大开的“第三届全球农创客大赛”上,一款自动监测氮含量的智能农业机器人“Mr. N!”从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98份参赛申请中脱颖而出,斩获了金奖。
氮是农业生产的一个痛点,几千年的农耕传统中,农民全凭经验对作物进行施肥,随着当代乡村的耕耘图景从机械化演进到数字化,精准化施用氮肥成为必然。Mr. N的幕后团队,花了近10年时间,研发了这款智能农业机器人,可以对作物进行快速、无损的氮含量检测,助力农民降本增收。
“我们参加农创客大赛的目的,一方面希望科技赋能,引导更多的农民科学种田;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团队成员尤其自豪。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是一门复杂学科,横跨植物学、生物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电商平台可以起到助推作用,但核心还是——“人”。
扎根于乡村的拼多多,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推动农创客大赛、农研科技大赛,就是希望吸引越来越多既懂农业、也懂电商的“新新农人”接入农业“产学研”链条。既鼓励新农人依靠科技改变我国农产品的落后现状,提升优质产品附加值,又推动国内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研发的科技农产品加速对接国内大市场,让新农人成为带动农业向新、乡村提质的“兴农人”,真正助力新农业发展。
截至目前,拼多多平台已直接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在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的同时,也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持续的后劲力量。
4、结语
春已至,万物始。
在这个春天里,高技能人才乐享农事,好农货产业遍地开花,广大消费者安心舒心,无论是从生产端、需求端还是供应链端,可以看到,过去困扰农业的系列问题正在逐一被破解。
追着春天,持续深耕,拼多多将在赋能农业的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