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浅析:为什么1688大部分商户几乎没有销量 像空城一样?

电商评论

2023年02月13日

  上1688仅仅是询价而已,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只是知道又这么个工厂,有这么个货,就足够了,剩下的直接一个电话过去线下对接,方便的多。

  1688下单?不存在的,账期30天起步,60常态,而且1688的价格必然比最终谈下来的价格高,还有一些深度的合作内容,人际接触在线上根本完不成。

  所以传统贸易这款,基本不可能全部线上的,线上只是一个名片作用而已。

  我既开了1688店铺,又开了Alibaba英文站店铺。

  1688店铺3年了。

  据我所知,单靠1688开店,一年几千万营业额的小工厂,一大把。

  看似没有销量,实则闷声不吭在赚钱。

  举几个真实的例子:

  1.我老东家就是。

  他们公司主要做出口订单,同时开了4个1688店铺,用来对接外贸公司,工厂90%以上的订单都来自1688。

  他们也开了Alibaba国际站,但是,这块的订单比较少。

  2.还有一个更离谱的。

  那就是目前与我合作的一个工厂,我是这个工厂的外贸合伙人。

  他们公司也开了1688店铺,但是,他们没人打理,一共才发了10来个产品,随便发的。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打理过,除了每年续费6680元之外。

  这都好多年了。

  偶尔,他们店铺的产品自动下架了,他们3个月之后才发现,若不是那些做代运营的打推销电话给他们,他们都不知道。

  ——这个现象,确实比较搞笑。但是,在1688平台上,这很普遍。以前我还截图给很多人看过。

  纵然如此,他们工厂,订单接不过来。

  我Alibaba国际站外贸直客这块的询盘,刚达到起订量的小单,找他们报价,他们都爱答不理。

  因为人家只重视大单,小单没时间精力,顾不上。

  接下来,我来回答“为什么1688上面大部分产品(商户)没有销量?”

  1688是收费的平台,年费是6680元,是2017年上调的,从之前的3680元/年突然上调为6680元/年。

  上调之后,平台上的商户几乎没有反抗的,为啥?

  合理呗。

  如果平台上面的商户不赚钱,平台能这么涨价?涨价能涨得这么强势?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大部分没销量”的现象,首先,你需要知道1688平台上面有哪几类商家。

  其实,很多事情,不是外行凭空就能想到的。

  外行总以为,1688上面就是一些工厂和批发商,他们都是做批发的。

  实际上,1688上面包括了下面几类商家:

  1.工厂

  2.批发商

  3.品牌商

  4.虚拟工厂

  5.提供物流、认证等服务的服务商

  我属于哪类呢?

  现在,经常有推销电话打给我,邀请我入驻什么电商平台。

  我往往都会回复他:“我们不做批发,也不做零售,所以,入驻不了,谢谢。”

  然后,我就听到这个推销员,在电话那头结结巴巴,意识到他目瞪口呆的神情了。

  他内心的独白,可能是:“你们不做批发,也不做零售,那你做什么?”

  难道我们是工厂?

  对不起,我们也不是工厂。

  虽然,我之前办过一个小工厂,我的技术合伙人技术不过关,很多产品做不了,后来我把生产剥离了,只做贸易了。

  我真实的情况是:

  我不做批发,也不做零售,也不是工厂,我只接生产订单,委托给工厂定制生产,主要面向外贸出口。

  我开1688店铺,也不过是为了对接外贸公司,找到这群客户。

  所以,我属于第4类,虚拟工厂,轻资产模式,这种商家在1688上面是最少的,属于非典型做法。

  这是个很尬的问题,不止各位看官尬,就包括阿里官方的人也挺尬,各位阿里商家也挺尬,为什么尬呢?

  题主这个问题一看就是对标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来看阿里巴巴平台,我就选个对标的淘宝来分析一下回答这个问题吧。

  主要原因还是阿里巴巴(http://www.1688.com)的交易闭环没做好,商家跟平台的角力造成的现状。打个比方,一个泳池,阿里官方是在上面往泳池灌水的,商家是在下面给泳池放水的,水就是成交客户,阿里官方想买卖双方在线上成交,商家想在线下成交,目前角力主导是商家占优,主要成交在线下,就这么回事。

  第一点:出身及公众认知

  这得从阿里巴巴的来历说起了,当年马云先有的阿里巴巴(1999年,阿里集团首先成立外贸国际站,同年成立1688国内站),后有的淘宝(2003年),从血缘关系上来说,阿里巴巴才是亲儿子(严格来说,阿里国际是嫡长子,阿里国内算是庶出次子,总称阿里巴巴B2B板块是亲儿子,包括阿里巴巴集团的名字,都是沿用阿里巴巴平台),淘宝是为了狙击ebay才成立的,可以说是捡来的干儿子,但奈何亲儿子阿里巴巴不争气,好吃好喝好伺候就是不长个不成器;倒是捡来的干儿子淘宝喝白水都长肉,迎风见长,短时间内就成为阿里集团的顶梁柱。

  马云当初创建阿里巴巴,重心都在养这个亲儿子的时候,是什么待遇?现在还能找到很多相关纪录片,甚至百度一下还能找到当年的蛛丝马迹,马云带着中供上门去找人家企业推销阿里巴巴网站,人家骂马云是骗子,是搞传销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电商这个概念太超前了,甚至很多企业都没有电脑,那还搞毛线?你是来卖理想的么?不是传销是什么?你要是马云的话,你窝心不?

  再看看淘宝呢?免费的B2C平台,当年可没天猫,也没什么保证金之类的,甚至身份证验证都没,是个人都能上去开店。当年有句话说得很好“屌丝经济,得屌丝者得天下”,一群“屌丝”打开了电商的大门,又正好碰上“非典”走一波(刚好就是2003年淘宝成立的那年,非典快速扩散,一段时间后又被快速摁死),大批的人出不了门,出不了门但是想买东西咋办?就上网看看呗,正好这个时间段,城市里电脑的普及度都很高,找着找着就找到淘宝了,郎有情,妾有意,干柴遇到烈火就烧起来了,B2C电商崛起,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淘宝热,你可以不认识马云,但你一定知道淘宝。并且还是大家哭着喊着去追捧淘宝,卖家很多都是草根,吃得起苦,有钱赚就行(这里画个重点,后面会对比阿里巴巴);买家发现上面东西质优价廉。天时地利人和都被淘宝占完了,自然而然,淘宝这个平台就起来了。

  第二点:平台性质及客户组成

  阿里巴巴是B2B平台,淘宝是B2C平台,对B2B和B2C没概念?那行,那不重要,你接着往下看就行。

  问个问题,现在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认识多少人?

  你社交圈再小,从小学到现在各种同学亲戚加起来500人不算多吧?

  那你认识的这些人中,老板占多少人?加起来有50个老板没?

  B2B就是服务这些老板的,他们有采购批发等需求就会去B2B平台,去阿里巴巴,是企业性质的行为;B2C就是服务你身边所有认识的人,还包括那些老板的个人购买需求。

  这就是在其他答案中有提到的客户基数,相比之下,两边客户比例至少是1:10(实际比例远不止这个数,起码是1:200+),能不冷清才怪呢。

  并且在采购频率和种类上也有大差别,比如我老柴,作为一个独立人我可能会在淘宝上买自己的刮胡刀,儿子的儿童椅,老婆的连衣裙等等,并且这些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店铺买,是不是对这些店铺都有贡献一笔交易?

  但我作为一个企业呢?比如我是卖手机壳的,那我是不是就只需要到一个工厂直接下手机壳的订单就行了?我不会去其他店铺下儿童椅,连衣裙的订单的。这里我就固定的只对少数几个固定供应商下订单了。

  第三点:交付方式和习惯

  还记得我前面画的那个重点不?淘宝C卖有钱赚就行,因为他们的交易碎片化,今天10000营业额可能是100个客户拍的;流动性强,持续稳定,过了15天客户自动收货钱就进账了;每日收益波动不高,比较稳定,今天做了10000块,明天再不济也能做个7000块;所以对于淘宝卖家来说,买家付款就行,在线上付款还能增加店铺权重,获得更多曝光:

  但是企业不行,开单频率低,很多行业都有一句话“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客户少,单笔交易金額高,可能一个月只有一个客户下单,一个客户的订单就高达两三百万甚至更高;资金流转需求高,你两三百万的单子,客户会一次性付款给你么?买家肯定不乐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那么高,货还没见到影子一下就垫资那么多进去,莫不是傻;款项收付及时性,卖家也要操持企业,维持现金流,你买家不付全款,定金30%起底要的吧?那也有六十万了,六十万你会放平台上压15天么?当然是希望直接入账好拿去买材料安排工人做货了;所以阿里巴巴上的客户,更希望线下合同形式的直接打款交付,而不愿意走平台交易(还有一点就是售后问题,所以商家更不愿走平台)。

  第四点:现实情况及未来走向

  阿里巴巴(又称1688,又称诚信通)看这都乱七八糟的是些啥,一个平台三四个官方名称,所以在文章一开始就说这个问题很尬了,这个称呼也反映出来当前阿里巴巴的定位不准,很模糊,还在不断调整试错中。

  拿销量来衡量一个店铺的好坏,决定店铺是否应该获得更多曝光,这本就是C端电商的做法,却拿来强套在B端电商,本就是一个不可取的行为。

  举个栗子:淘宝C卖就是菜场里卖菜的菜贩子,阿里B卖就是种菜的农场,销量就是比谁都客户多交易多,你说农场犯得着跟菜贩子比谁客户多交易多么?这跟你拿游泳来评价是不是一只好猴子,拿爬树来评价是不是一条好鱼,有什么区别???

  阿里巴巴平台未来走向:现货化,碎片化,线上化,你看,基本上还特么是围绕线上销量这块来做,现货化就是你别说你一年种多少菜了,你最好是仓库里堆的全是成品菜,至于你堆了多少,卖不卖的出去,会不会菜都烂掉,平台不关心,就关心你有没现货;碎片化就是你农场不要只盯着跟菜贩子做批发生意了,也要接纳一些买菜大妈过来你地里直接看重哪颗菜就直接砍走;线上话就是你跟菜贩子交易也好,跟买菜大妈玩农家乐也好,钱都要从我这平台走一圈。

  话说,凭什么???

  我自己按原有模式收钱挺好的,凭什么要从你平台走一圈?还得把钱放你那十天八天的?

  好了,回归主题,按题主的问题,其实目前阿里商家很多没销量,本质上就是一个矛盾双方角力的结果。

  一方面平台希望商家都在平台走账交易,另一方面商家希望客户私底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B端电商天生的基因跟销量成交规则产生的矛盾具象化而已。

  其次,了解了1688平台上面有几类商家之后,你还需要知道他们各自的特点。

  因为,是这些特点导致了“大部分几乎没销量”这种现象。

  a. 工厂的特点是:

  他们在1688接生产订单,起订量比较大,我们这行普遍是5000个起,低于5000个的订单,不接。因为没法给你做货。

  我店铺里面的起订量,是我刻意写低了,好吸引潜在客户来问的,但也都是2000个起。

  工厂普遍不备库存,小部分做自有品牌的除外。

  b. 批发商

  批发商起订量比较小,很多是2个起批。

  批发商会备库存。

  c. 品牌

  品牌是为了做分销,招募代理,所以在1688开店的。

  很多小品牌的起订量往往也比较小,很多是2-3个起批。

  品牌会备库存。

  d. 我这种虚拟工厂

  我和一家工厂一样,只不过,我是和工厂战略合作的。

  我只接生产订单,然后交给工厂做货。

  所以,我是不备库存的。

  而且,我们店铺的起订量是2000个起,有的10000个起。

  e. 提供物流、认证等服务的服务商

  我好几个货代都在1688上面开店,有的已经10来年了。

  你可能会问,他们为什么不开个淘宝店,或自己做个网站?

  在1688上面开店,每年还要交6680元,这是为什么?

  没人是傻子,有利可图才持续开店。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绝大部分没有销量”的原因:

  1. 工厂,因为没有库存,所以,在线上只能交易几个样品,而几万到几十万金额的大单,工厂更愿意走线下。

  按惯例,走线下,工厂可以提前收到30%的定金,可以用于生产大货的周转资金,而且可以收齐70%的尾款之后,以出厂价完成交易。

  如果走线上,工厂不但不能立刻拿到定金(以前一直是这样,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需要自己垫资生产,做好之后,发货,客人收到几十万的大货之后,如果发现货物有问题,拒绝付款,或要赔偿,这势必会形成持久的纠纷。

  做得牛的工厂,非常强势,谁给你走线上?人家订单做不过来好不好?你要下单,排单(排队)都要排到一两个月之后了,你还想要工厂和你走线上的担保交易?

  2. 做得牛的品牌,更是如此,也非常强势,先款后货,经销商先给钱,还要排队,排好久才能拿到货。

  3. 只有批发商和小品牌是愿意走线上的,他们的金额不大,可以冒这个风险,毕竟物流途中出问题,或恶意找茬的买家是少数。另外,在线上交易,有了成交记录,会更利于他们的店铺在搜索结果页面的排名。

  其实,从线上走货,是1688官方的主观愿望,他们希望获取这些数据,补足他们的大数据。

  但是,并不是所有商家都愿意从线上走货,比如工厂和虚拟工厂。

  总之,1688店铺和Alibaba国际站店铺一样,既然人家能持续开店那么多年,而平台年费那么贵(Alibaba国际站,一年是29800元),那肯定还是有很多在赚钱的。

  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

  很多工厂靠1688,通过低价或优势产品,初步积累一些贸易公司客户。

  这些贸易公司客户和你工厂合作,利润大啊,于是,人家整个贸易公司都帮你跑单。

  一个贸易公司就是一个团队,有的是一个大团队,这比你自己招两个业务员跑单厉害得多。

  试想一下,如果这样的贸易公司客户,你积累个50个,甚至100多个,会是什么情况?

  你工厂后面光靠贸易公司的订单就忙不过来了,不是这个道理吗?

  这也是我说,为什么有的工厂没有跑业务,订单也接不过来的原因了。

  至于工厂在最初怎么和贸易公司对接上,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就是1688了。

  可以说,这种情况,1688店铺只是在最开始,帮你工厂和贸易公司牵线了一下而已。

 

+1

来源:知乎 作者:柴木头讲1688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