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云图视觉
随着以“低价+拼团”为主要卖点的拼多多成为电商领域的又一吸睛点,拼团、拼购一时成为众多电商平台业务布局的必争之地。这一崭新的社交电商成为行业新宠,固然有其魅力所在,然而在看似顺应“消费降级”的拼购潮背后,本质上却是围绕流量的寸土之争。
在日前举办的京东社交电商媒体分享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微信手Q业务部总经理侯艳平表示,在综合考虑京东平台业务发展规划、消费者购买方式和购物需求的变化等多重因素后,京东拼购今年正式发力。
侯艳平同时表示,目前整个电商行业拉新成本越来越高,京东需要开辟新渠道实现低成本获客,促进消费分层。京东推出拼购业务,一方面是为了以低成本拉新用户,其次是为了跟上社交电商爆发的大趋势。综合这两点原因来看,京东的拼购业务上显然寄托了其对用户流量增长的诉求。
艾媒咨询今年4月的针对拼购电商的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底,中国拼购电商用户规模增至2.11亿人,增长率为117.5%,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超过3亿人。有分析认为,拼购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属性,利用“用户去发展用户”的打法迅速铺开市场。因此在传统电商发展普遍面临瓶颈的当下,涉足拼购模式,已经成为电商平台追逐流量的必备战术。
被认为在商户端及用户端都遭受拼多多崛起威胁的阿里,今年以来就一直想方设法透过多种端口,谋求找回曾经“抛弃”的低端市场。今年3月,淘宝推出“淘宝特价版”App,随后又于8月在支付宝悄然上线了“拼团”业务,在商品推荐、用户购物习惯上与淘宝相互打通。
针对该特价版的推出,淘宝方面表示,是由“消费升级”转型为“消费分级”,并将“淘宝特价版”App定义为追求极致性价比人群的综合折扣平台。从“消费分级”的提法来看,阿里方面显然是意识到社交电商盛行之下,由拼多多所培育的低端电商用户潜在的流量价值,不过相比背靠微信流量生态的拼多多而言,独立的特价版App及支付宝都属于“弱社交”产品,由此带来的流量能否满足阿里的胃口并不好说。
目前,除了京东和阿里,苏宁、国美等电商平台都推出了“拼团、砍价”等社交电商玩法。而主打高性价比品质消费的网易严选也不再“高冷”,开始选择试水入驻拼多多,借拼购模式拓宽获取流量的渠道。
就此来看,在线上流量红利消退的环境下,强调社交分享的拼购模式或许可成为刺激用户增长的“兴奋剂”。但“低价+拼团”在吸纳流量的基础上,能否留存并转化为刺激交易增长的动力,同样是一个问题。
京东集团今年Q2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东在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21.5%,然而2018年第二季度的GMV数据同比仅增加约23%。据此来看,流量的增长未必对交易增长起到100%的反馈效果,社交电商的玩法仍看重平台的社交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