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大限到来:损失惨重的第三方支付

数字金融

2018年07月03日

  从 2018 年 6 月 30 日起,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所有网络支付都必须“断直联”,通过“网联支付平台”处理。简单来说,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再直接与银行对接,而是要通过网联。

  措施一经实施,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央行开始将整个支付体系纳入监管之下,第三方支付机构遭遇了极大的打击,而消费者则在关心自身利益是不是会收到侵害。

  头疼的消费者

  线上支付步骤的增加会不会带来更高的成本和更长的转账时间?对于新政策的实施,消费者有着自己的顾虑。而这些顾虑,也确实无法避免。

  尽管网联不直接服务于消费者,消费者也很难感受到线上支付步骤的增加。然而手续的增加,确实意味着更长的转账时间。而清算机构手续费成本相对较高,加之第三方机构利润减少,势必会导致收费成本的提高。同时,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将所有交易接管过来,网联的硬件投入可能超过百亿级别。各支付机构会不会把这部分成本摊到普通用户身上,也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当然,这项措施的实施对于消费者也不全是坏事。毕竟,所有网络支付都归网联后,支付宝、财付通不再直接对接银行,也就不能以银行收取手续费为由收取用户的提现费。网联的出现也打破了支付巨头垄断的现状,可以更好的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个人权益。

  心满意足的央行

  在新的规则实施之后,网联成为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实行断直连后,支付方式变成了“第三方支付-网联-银行”的间接连接模式。网联,甚至可以说央行,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首先,网联拿到了全部的支付信息。之前,所有的资金流向完全被第三方支付掌握,央行只能要求支付宝等支付机构报送数据。对于收到的数据,央行也无法核查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看不到完整的资金转移链条。通过网联得到的数据,央行可以在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节等金融工作上得到极大的帮助。

  其次,解决了长久以来的备付金问题。通过监控与调整,支付巨头们无法挪用或者占用数额巨大的备付金,也无法得到数百亿元备付金利息的收益。对于支付巨头来说,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通过网联,央行正在将整个支付体系纳入监管之下。

  损失惨重的第三方支付

  以支付宝,微信为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这次支付行业的“洗牌”中损失惨重。

  首先,是快捷支付的消失。实施“断直联”后,支付宝与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不能再直接扣除银行卡金额。用户必须事先将银行卡的钱存入余额中,才可以直接付款。如果用户的支付宝、微信余额不足或没有存款,那么将跳转到银行支付页面并通过网联进行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每一次付款,都将被置于网联的监控之下。

  其次,支付机构不能在独享支付数据。网联的出现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法与银行直连,所有的支付数据最终都通过网联上交国家。

  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100%,更是给予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记重创。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入集中备付金账户比例越高,支付机构的利息收入就会相应减少。当比例达到100%,第三方支付机构便再也无息可挣。对于支付巨头来说,每年会减少数百亿元备付金利息的收益。

  在新的规则之下,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很难生存下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未来,可能是巨头的博弈。

+1

来源:电商报 作者:爱德华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