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消息,必要商城CEO毕胜发布用户公开信,称必要“近期遭遇了严重的困难”,因此将“不再开展新业务”暂时进入“休眠”状态。目前,必要商城app与小程序仍可正常下载和打开,但商品链接点击后均显示“商品已下架”。公开信显示,对于消费者尚未完结的订单,用户需尽快在必要app或小程序中申请退款,公司将按顺序进行处理。
一、必要商城的“休眠”现状与用户善后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公开信显示,必要商城“近期遭遇了严重的困难”,但未具体说明困难的性质。目前,其APP和小程序仍可正常下载,但商品链接点击后均显示“商品已下架”。对于未完结的订单,公司要求用户尽快申请退款,并承诺按顺序处理。这一表态虽然体现了对用户权益的基本尊重,但也暴露出其资金链或运营层面可能已出现问题。
必要商城的“休眠”并非毫无征兆。近年来,其市场份额逐渐被综合电商平台挤压,用户增长乏力。尽管毕胜曾在公开场合强调必要商城的“零库存”模式和“高性价比”优势,但在实际运营中,供应链管理、用户留存等问题始终未能有效解决。
二、C2M模式的理想与现实
必要商城成立于2014年,主打C2M模式,即消费者直接对接工厂,砍掉中间环节,提供高性价比商品。这一模式曾被寄予厚望,认为能够颠覆传统零售链条,甚至被称作“零售业的未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C2M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降低成本,但其成功依赖于几个关键因素:
供应链的强管控能力:工厂直供模式要求平台对生产端有极强的把控力,否则容易出现品控不稳、交付延迟等问题。
用户规模与复购率:如果没有足够的订单量,工厂合作意愿会降低,而必要商城的用户基数难以与淘宝、京东等巨头抗衡。
竞争环境的恶化:近年来,拼多多、淘宝特价版、京喜等平台纷纷加码C2M,利用流量和资本优势挤压垂直电商的生存空间。
必要商城的困境表明,单一的模式创新在缺乏资本、流量和供应链深度整合的情况下,很难在电商红海中突围。
三、垂直电商的集体困境
必要商城的“休眠”并非孤例。近年来,垂直电商赛道屡屡受挫:
奢侈品电商:寺库濒临退市,尚品网倒闭;
生鲜电商:每日优鲜暴雷,呆萝卜破产;
母婴电商:蜜芽关停主业,转型直播。
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流量成本高企的今天,垂直电商除非能找到差异化壁垒,否则很难与综合平台抗衡。必要商城的C2M模式虽然独特,但并未建立起足够的护城河,最终在巨头的夹击下陷入困境。
四、必要商城的未来:能否重生?
毕胜在公开信中并未明确“休眠”的持续时间,也未提及未来是否会重启业务。但从行业经验来看,可能有几种路径:
转型To B服务:若必要商城在供应链端有积累,可转向为其他平台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
被收购或合并:若其用户数据或技术有一定价值,不排除被大厂收购的可能。
彻底退出:若资金问题无法解决,可能会逐步清退用户,最终关停。
无论哪种结局,必要商城的案例都给行业带来启示:电商竞争已进入“拼内力”阶段,单靠模式创新难以存活,必须构建更深的护城河。
必要商城的“休眠”并不意味着C2M模式的失败。相反,这一模式正在被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巨头以更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推进。未来,C2M仍可能是零售业的重要方向,但它的成功将属于那些既能精准对接供需,又能掌控供应链和流量的玩家。
对于必要商城而言,此次“休眠”或许是一次无奈的止损,但也可能是反思与转型的契机。在电商行业剧烈洗牌的今天,活下去已属不易,而如何活得更好,仍是所有创业者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