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消息,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获悉,第七届双品网购节期间(4月28日至5月12日)广州市网上零售总额达575.8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02%。
一、575亿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从绝对值来看,575.81亿元的规模已相当于某些省份全年网络零售额的1/3。但更值得关注的是6.02%的同比增速——这一数字既高于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的增长率,也较广州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显示出线上消费的领先复苏态势。
细分数据可见三大特征:一是家电数码、广式食品等传统优势品类持续领跑,其中广式腊味、糕点等特色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5%;二是“即时零售”爆发式增长,美团数据显示广州医药健康类即时配送订单量激增40%;三是银发群体网购参与度显著提升,55岁以上用户占比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这种结构性变化表明,广州电商生态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
二、政策杠杆撬动消费潜能
此次增长绝非偶然。广州市商务局提前两个月启动“电商平台招商对接会”,组织唯品会、希音等23家本土平台与600余家供应商对接。同时创新推出“穗货通”物流补贴计划,对中小商户单笔订单补贴0.3元物流费用,直接降低运营成本12%。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有效激活了市场毛细血管。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券的精准投放策略。不同于传统的普惠式发放,广州此次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母婴、家居等特定品类设计满减券,带动相关品类客单价提升22%。这种“滴灌式”刺激既避免了财政资源浪费,又实现了消费的定向激活。
三、新质生产力驱动增长
在广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希音(SHEIN)的智能分拣系统每小时可处理8万件服装,其“实时供应链”模式将设计到上架周期压缩至7天。这种效率革命正是575亿销售额的技术支撑。据统计,广州头部电商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AI客服、智能仓储等数字工具普及率达68%。
直播电商的迭代同样引人注目。不同于早期的“叫卖式”直播,广州商家开始运用VR技术打造“线上十三行”沉浸式购物场景,某服装品牌通过3D虚拟试衣技术将转化率提升至传统直播的3倍。这种“技术+场景”的创新,正在重塑线上消费体验。
四、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成绩亮眼,隐忧仍存。一方面,客单价同比下降5%反映消费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另一方面,跨境电商面临东南亚市场政策波动等外部挑战。对此,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透露,公司正加码AI选品系统建设,通过预测消费趋势降低库存风险。
展望未来,随着《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将催生更多增长点。专家建议,下一步可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将增城牛仔裤、番禺珠宝等特色产业集群深度接入全球供应链。
这份575亿元的答卷,既是广州商贸活力的见证,也为全国消费升级提供了样本。当“广货卖全球”遇上“新消费浪潮”,这座千年商都正在数字经济时代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