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旗下社区团购业务淘宝买菜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全国范围内停止次日自提服务,并下线多个城市的自提点,业务重心全面转向“淘宝买菜-农场直发”频道,以快递到家模式替代原有的本地供应链次日自提服务。这一调整标志着淘宝买菜正式退出社区团购赛道,转型为基于产地直发的快递电商平台。
战略调整:从“次日自提”到“产地直发”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根据公告,淘宝买菜原有业务模式为本地供应商发货、消费者次日到自提点取货,但自3月起,郑州、南宁、西安等城市的用户陆续收到服务停运通知,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已无法搜索到自提点。取而代之的是,“淘宝买菜-农场直发”频道上线,商品从产地直接通过快递配送至消费者手中,运营方为阿里巴巴全资控股的上海菜菜超市有限公司,平台仅负责运营,商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由入驻商家承担。
此次转型被市场解读为阿里在社区团购领域的战略性撤退。淘宝买菜曾试图通过低价与拼多多、美团优选等头部玩家竞争,但受限于供应链效率、社群运营能力及成本控制等短板,始终未能突破行业瓶颈。例如,社区团购依赖微信生态的社群裂变,而阿里与腾讯生态的割裂导致其流量获取效率低下;此外,拼多多在低价供应链与用户心智上的优势,进一步挤压了淘宝买菜的市场空间。
转型动因:社区团购的“三重困境”
1. 低成本运营难敌拼多多
社区团购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低价,而低价依赖极致的成本控制与供应链效率。拼多多凭借成熟的农产品上行网络和规模效应,能够持续获取低价货源,例如其生鲜品类采购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20%。反观淘宝买菜,虽背靠阿里生态,但本地化供应链整合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同等成本优势。
2. 社群运营生态割裂
社区团购高度依赖微信社群的用户触达与订单聚合,而阿里与微信的数据壁垒导致淘宝买菜无法有效利用社交裂变。相比之下,拼多多通过微信小程序无缝衔接社群运营,用户分享与拼单转化率显著更高。这一生态劣势直接影响了淘宝买菜的获客效率与用户黏性。
3. 本地供应链提效有限
社区团购模式本应通过数字化优化本地供应链,但实际运营中,淘宝买菜的仓储物流体系仍停留在“人工分拣+三级配送”的传统模式,与现代化商超的自动化设施差距明显。例如,其网格仓缺乏温控设备,生鲜商品损耗率居高不下,而拼多多通过集约化订单与动态路由算法,将配送成本降低了30%。
新业务模式:“农场直发”如何破局?
淘宝买菜转型后的“农场直发”模式,试图以产地直连消费者的B2C电商逻辑重构生鲜赛道,其核心策略包括:
产地溯源与品质背书
通过直播溯源、产地认证等方式强化商品信任度。例如,2024年淘宝买菜曾联合山东蒙阴蜜桃产业带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单场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并推动当地农户增收20%。
快递时效优化
依托菜鸟网络,实现核心城市72小时达、偏远地区96小时达的配送承诺。近期上线的东北黄甜糯玉米促销活动中,15元10棒的包邮价叠加时效保障,单周销量突破50万单。
差异化选品与爆品孵化
通过“全网爆品计划”对接地方特色农产品,如贵州猕猴桃、广西百香果等,并借助平台流量扶持打造区域品牌。2024年6月,淘宝买菜在山西万荣举办的选品会吸引了超百家供应商参与,推动当地苹果、梨等产品线上化率提升40%。
行业影响:社区团购赛道加速洗牌
淘宝买菜的退出折射出社区团购行业的集体困境。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增速已从2023年的35%降至12%,头部玩家纷纷收缩战线:美团优选关停部分低效区域,兴盛优选转型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行业竞争焦点从“规模扩张”转向“盈利模型验证”,而淘宝买菜转向快递电商,或为行业提供一条差异化突围路径。
分析人士指出,阿里此次调整并非完全放弃生鲜赛道,而是将资源集中于高毛利的产地直发业务。相较于社区团购的低价薄利,农场直发模式可通过品牌溢价与供应链集约化提升利润率。例如,蒙阴蜜桃通过淘宝买菜直发后,终端售价较传统批发渠道提高15%,而物流成本仅增加5%。
挑战与未来: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
尽管转型方向清晰,淘宝买菜仍面临多重挑战:
用户体验重构:快递模式需解决生鲜品类的保鲜与损耗问题,例如通过预冷技术与冷链物流升级,当前其生鲜损耗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商家生态培育:平台需吸引更多优质产地供应商入驻,并提供流量、物流与金融服务支持。目前其入驻商家数量较拼多多“农货节”合作供应商少40%。
技术赋能短板:社区团购暴露的仓储自动化不足问题,在快递电商中仍需补课。例如,拼多多已试点无人机配送与智能分仓系统,而淘宝买菜仍依赖传统物流网络。
未来,淘宝买菜计划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链路溯源,并联合菜鸟推进“县域冷链云仓”建设,目标在2025年内覆盖全国80%的农产品主产区。若这些举措落地,或能为其在生鲜电商红海中开辟新的增长极。
结语
淘宝买菜的战略转型,既是阿里对社区团购赛道困境的主动回应,也是其深化农业供应链布局的关键落子。从“拼低价”到“拼品质”,从“本地化次日达”到“产地直发快递”,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平台自身的商业模式,也为生鲜电商行业提供了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新范式。然而,能否在拼多多、京东等强敌环伺中突围,仍需取决于其技术投入与生态协同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