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小米集团-W(01810.HK)发布公告称,将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配售8亿股股份,预计募集资金约42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97亿元)。此次配售股份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的3.2%,采用"先旧后新"方式完成,配售价格较3月24日收盘价折让约6.6%。这是小米自2021年7月以来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活动,标志着公司在新一轮科技竞赛中的战略升级。
一、配股方案深度解析
1. 融资结构与市场影响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此次配售采用"先旧后新"方式,即大股东先出售旧股给承配人,再由公司向大股东发行新股。这种方式可缩短结算周期,降低股价波动风险。配售完成后,雷军持股比例将从23.5%稀释至约22.7%,但仍保持控股地位。摩根士丹利、瑞银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国际配售部分获多家长线基金超额认购。
2. 折价策略的考量
6.6%的折价幅度处于港股市场配售惯例(5%-10%)的中位区间。相比2021年7月那次9.4%的折价配售,此次定价更显谨慎,反映小米管理层对当前估值的信心。配售公告发布次日,小米股价跌幅收窄至3.2%,市场消化良好。
3. 资金用途的战略指向
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三个领域: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预计投入150亿港元,用于SU7系列产能爬坡及第二代车型研发
核心技术创新:120亿港元用于澎湃OS系统迭代、AI大模型及6G预研
全球市场扩张:80亿港元强化东南亚、拉美渠道建设
剩余75亿港元将作为营运资金,应对供应链波动等不确定因素。
二、业务扩张的迫切需求
1. 智能汽车进入关键期
小米SU7自2024年12月上市以来累计交付量突破5万辆,但面临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3的激烈竞争。此次融资将加速南京工厂二期建设,目标将年产能从15万辆提升至30万辆。同时,资金将支持800V高压平台、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
2. 手机业务承压求变
2024年Q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3%,小米虽保持第三位,但高端化进程受阻。新资金将用于与徕卡合作的影像系统升级,以及折叠屏手机产能扩充,冲击6000元以上价格带。
3. AIoT生态升级
面对华为鸿蒙生态的强势竞争,小米计划未来三年投入50亿港元建设"人车家全生态"互联体系,重点开发跨设备AI助理"小爱同学6.0"。
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 造车新势力资金比拼
理想汽车2024年完成100亿美元增发,小鹏获大众汽车7亿美元注资。小米此次融资后,现金储备将超800亿港元,为其在智能电动车"持久战"中提供弹药。
2. 手机厂商技术竞赛
OPPO宣布未来三年投入500亿研发芯片,vivo自研AI大模型已迭代至V3版本。小米需要持续加码研发以维持技术壁垒,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已提升至6.1%。
3. 全球市场拓展机遇
印度市场受政策限制影响,小米正加速向东南亚转移。在印尼投资的第二家手机工厂将于2025年Q2投产,年产能达1000万台。
四、投资者关注焦点
估值合理性:当前市盈率28倍,高于苹果(25倍)但低于特斯拉(45倍),反映市场对其成长性的认可。
现金流压力:尽管账面现金充裕,但汽车业务每月烧钱约10亿港元,需警惕资金消耗速度。
技术突破预期:澎湃OS能否实现与鸿蒙的系统级竞争,SU7智驾系统何时达到L3级别。
五、专家观点与市场展望
中信证券科技分析师指出:"此次配售时机选择精准,既避开财报静默期,又抢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前完成。"野村证券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65港元,认为小米"从硬件公司向科技生态企业的转型已初见成效"。
短期来看,配股稀释效应可能压制股价,但中长期随着汽车业务放量及AIoT协同效应显现,公司有望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本次融资将为小米在2025-2027年的关键战略窗口期提供充足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