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且意义非凡的年份。回顾这一年的众多维度中,数据要素市场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焦点。结合频繁出现的数据要素“关键词”,我们可以深刻洞察到我国的发展成就以及驱动未来前行的核心动力。基于此,网经社数字经济台(DE.100EC.CN)精心梳理并盘点了这一年的十大数据要素热词。
出品|网经社
作者|九月
审稿|云马
【“关键词”速览】
一、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二、现实世界资产(RWA)
三、数据资产入表
四、数据贸易
五、数据要素×
六、可信数据空间
七、数据安全合规
八、国家数据标准体系
九、数据要素登记
十、公共数据开发利用
一、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是指在统一的法律、政策框架下,通过优化数据存储、交换、交易和使用流程,实现数据资源高效流通和价值最大化的市场形态。这一市场体系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激活数据要素的价值,进而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建设,涉及到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的完善,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推进。这一市场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实现数据资源的汇聚、处理、流通、应用和运营,形成适应数据要素化、资源化、价值化的基础设施。
二、现实世界资产(RWA)
真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RWA)是指将真实世界中的有形或无形资产——例如艺术品、房地产、大宗商品、债券、甚至是知识产权——通过代币化的方式映射到区块链上形成的一种数字资产。这一过程利用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旨在提升这些传统资产的流动性、可分割性以及交易效率,并为DeFi(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引入更广泛的资产类别和价值支撑。
现实世界资产(RWA)的目的在于实现资产的数字化、促进资产流通和降低交易门槛,其意义则体现在提升资产流动性、增强资产透明度、促进金融市场创新、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降低金融风险等多个方面。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RWA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数据资产入表
数据资产入表,本质是将企业/政府拥有的数据资源按照会计准则确认为“资产”,并纳入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的过程。这一变革的底层逻辑,是将数据从“资源”升级为“资产”,赋予其可计量、可交易、可增值的金融属性。
根据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2024年1月1日实施),数据资产入表的定义包含三大核心要素:
1、权属清晰:企业对数据拥有合法控制权;
2、经济价值可预期:数据能直接或间接带来经济利益;
3、成本或价值可计量:通过成本法、收益法或市场法评估价值。
这一过程标志着数据从“业务副产品”转变为“战略资产”,企业需通过治理、评估、核算实现数据资源向资本的跃迁。
四、数据贸易
数据贸易是指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据资源数据产品等为贸易标的的国际贸易。数据贸易的贸易模式将趋于平台化。数据贸易是以数据资源、数据产品为特殊贸易标的的数字贸易,数据产品及服务通常能够以数字订购或数字交易方式实现。
数据贸易催生全球数据价值链,形成新型国际分工模式。数据贸易催生出以数据为核心资源或要素,以数据资源、数据产品为贸易标的,以全球性数字平台为关键载体的数据全球价值链,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新型国际分工模式。
数据贸易国际规则体系涉及新型特殊要素及产品在跨国贸易过程中产生的确权、定价、分配、监管及治理问题,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前沿性。
五、数据要素×
2024年1月4日,国家数据局发布消息,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行动计划强调坚持需求牵引、注重实效,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开放融合、安全有序等4方面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6年底的工作目标。行动计划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要素×”已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抓手。未来,数据要素将持续发挥其在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和赋能新产业新模式等方面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
六、可信数据空间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
2024年11月21日,国家数据局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以建设可信可管、互联互通、价值共创的数据空间为重点,分类施策推进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运营,形成一批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案例。11月22日,国家数据局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也将可信数据空间作为数据流通利用的技术设施方案。
七、数据安全合规
数据安全合规是指企业为了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在企业数据安全管理中执行规定和制度的过程。这一过程旨在确保企业在处理、传输、存储数据等方面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据悉,数据合规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及《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八、国家数据标准体系
国家数据标准体系是中国建设的数据领域标准体系,旨在提升数据领域创新发展能力、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培育、构建国际产能高效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到2026年底,计划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围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数据管理、数据服务、训练数据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确权、数据资源定价等方面。
国家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旨在从基础通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流通、融合应用、安全保障等7个方面体系化构建,统筹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这一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标准在规范和引领作用。
九、数据要素登记
数据要素登记作为支撑数据要素确权、流通、分配、治理各环节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是推进落实后续一系列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举措的“先手棋”。
通过数据要素登记,可以明确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为数据确权提供依据,保障数据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数据的合法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数据市场的活跃度。
数据要素登记还为数据收益的合理分配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数据要素登记是数据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加强数据管理,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
十、公共数据开发利用
2024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
《意见》涵盖了公共数据从供给、管理、应用、安全到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理清了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三者之间的关系,规范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要求,构建了公共数据高效合规流通使用的规则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