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Lazada实现盈利 CEO董铮:将继续加大投入

产业报道

2024年08月13日

  在电商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市场,Lazada开始盈利。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在今年7月录得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转正,实现盈利。

  此前,Lazada泰国已在2022年盈利,成为最早盈利的国家。此后,通过精细化本地运营策略、提升物流服务、使用AI技术、提高商业化率等一系列举措,Lazada不断提升平台商业效率,实现了盈利的里程碑。

  据透露,Lazada CEO董铮在内部讲话中表示,此次的盈利证明了Lazada商业策略的有效,Lazada将在可持续运营模式下,持续增加对东南亚市场的投入。

  据悉,Lazada是在8月13日的上午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透露了上述盈利的消息。

  Lazada的盈利趋势早有体现。此前,Lazada泰国已在2022年盈利,成为最早盈利的国家。当年Lazada泰国的总收入约为380亿泰铢,利润32亿泰铢。

  而根据阿里财报,自2023年以来,Lazada不断通过提高变现率、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等手段,连续多个季度实现订单亏损收窄。

  “东南亚市场已经过了大规模烧钱补贴的阶段,现在考验各个玩家的是怎么提升效率。”一位新加坡电商从业者认为,今年以来,Lazada的业务重点是用户的价格体验和服务体验,做法更加聚焦,也更回归电商的基本体验。

  他认为,电商体验的本质是价格便宜、送货快、服务好,相对应的,今年Lazada推出了Price Guarantee(价格保证)、包邮、退货等服务,消费者的体验得到提升之后,带来了转化率的提升。

  开展精细化的本地化运营

  除了聚焦用户体验,Lazada在各个国家的运营重点也更加聚焦,开展精细化的本地化运营。

  在马来西亚市场,品牌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对品牌商家的支持及用户体验的升级,LazMall重点品牌的销售额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马来西亚的“金币抵扣”互动玩法,引导订单快速增长,这一玩法也在其他市场得到推广。

  游戏和娱乐化则是菲律宾市场的业务运营重点,为当地市场带来了两位数的增速。

  Lazada还设计了一款名为LazLand的游戏,用户消费获得积分就可以“种大米”,并收到真实大米等生活用品作为奖励,这极大增强了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

  实现盈利这一里程碑,也是对Lazada在物流和技术上长期投入的回报。

  记者获悉,和许多电商平台不同,Lazada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建物流,建立从商品库存管理、第一公里取货、仓储、运输到本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物流网络。这样的好处在于Lazada可以通过管理物流流程,既保障物流时效、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从而驱动订单增长,又能管理整个物流履约过程,控制每个包裹的成本,不断提升各环节的效率。

  在技术领域,Lazada在东南亚公司中率先利用AI技术,提高效率。据报道,去年5月以来,相继推出面向消费者的AI聊天机器人LazzieChat,以及供运营员工使用的AI营销助理和广告ROI预测产品。

  AI的应用给Lazada的转化率、支付率都带来了显著提升。一个明显的例子是,通过LazzieChat及商家智能客服接待过的消费者的问询,转化率提升超过30%。

  据透露,Lazada CEO董铮在内部讲话中表示, 此次的盈利证明了Lazada商业策略的有效,Lazada将在可持续运营模式下,持续增加对东南亚市场的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 6 月,董铮担任Lazada CEO。今年1月,在兼任Lazada CEO外,董铮同时兼任了南亚电商平台Daraz CEO,这被认为是对董铮过去两年带领Lazada工作的肯定。

  盈利成为东南亚平台的共同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Lazada实现盈利是个积极信号,让Lazada更有信心在东南亚市场长期经营。

  坐拥6亿人口、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9岁、电商渗透率低,这些特征让东南亚电商市场成为当地平台和中国企业出海的必争之地,也因此竞争十分激烈。

  除了Shopee、Lazada两个老玩家外,2022年,TikTok Shop和Temu相继进入该市场,Tik Tok Shop更是在去年与印尼本土平台Tokopedia合并,成为当地主要玩家之一。

  根据毕马威2024年最新报告,目前,Shopee和Lazada占据东南亚市场份额前二。其中,2022年开始,Shopee母公司Sea在东南亚电商市场几乎不再投入任何补贴,所有业务目标从“增长”切换到了“盈利”。

  分析人士认为,东南亚仍是全球电商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正在迈向新的平衡。靠大规模烧钱争抢市场的阶段已基本结束,接下来应该重点投入提升用户、商家体验,提升履约效率。

  电商竞争进入“持久战”,电商玩家追求的重点已经从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转向关注盈利性的增长。

+1

来源:网经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