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销网12月6日(农历十一月十三)发布:《华夏时报》记者初步统计发现,刚刚过去的11月,已有超过30家数字藏品平台主动发布清退公告。
记者注意到,这些宣布清退的平台,仅有三家全额退款,其余的退款比例通常在5%-50%之间不等。不少投资者对此表示不满,吐槽其“吃相难看”。
▲华夏时报制图
曾火爆一时的数字藏品在近期迎来了第一个“冬天”。
《华夏时报》记者初步统计发现,刚刚过去的11月,已有超过30家数字藏品平台主动发布清退公告。
记者注意到,这些宣布清退的平台,仅有三家全额退款,其余的退款比例通常在5%-50%之间不等。不少投资者对此表示不满,吐槽其“吃相难看”。
速途元宇宙研究院首席探索官赵佳茹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数字藏品行业所发生的“清退潮”,实际上是行业发展经历的阵痛期,凸显了行业背后的矛盾。
“‘永久保存、不可篡改’是不少数字藏品的宣传口号。然而,平台的关停、藏品的权益变动等都会为持有者带来权益的损失。因此,行业亟需立法规范并加强自律监督,建立更为健全的市场机制,维护消费者权益。”赵佳茹如是说。
平台无权单方面“打折”清退
记者注意到,大多数平台在公告中表示,平台方一直处于亏损运营状态,无法继续运营,不得已决定进行清退,而其退款比例则多集中于5%-30%之间。以神马艺术为例,其于公告中表示,由于目前市场环境复杂,政策不明朗,为了适应国家法律政策的变化,应相关部门的要求,公司决定关闭平台经营业务,将对目前按现有持仓藏品首发价的10%进行退款清算。
针对“打折”清退的行为,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平台与用户间属于网络服务合同关系,一般而言平台没有单方终止合同(清退)的权利,即便双方在用户协议中事先约定平台有清退权利,但退款问题关乎用户核心利益,除非用户同意,否则平台无权对退款打折。
“在用户不存在违约的情况下,如果平台清退,用户有权根据用户协议的约定要求平台全额退还费用并支付违约金。”夏海龙如是说。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数藏平台被清退,消费者购买的数字藏品也会随之消失,对于造成的损失,可以要求平台全款退赔。数字藏品也是一种商品,消费者与平台之间存在着买卖合同关系,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平台清退以后因无法继续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平台没有资金退赔,进入破产程序后,参照《破产法》的规定,根据消费者的债权比例清偿。在破产之前,消费者可以和平台协商退赔,或者向法院起诉。
付建强调,对于投资者来说,任何投资决定都不可抱有侥幸心里,对于投资数字藏品来说也是一样。由于目前还未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数字藏品投资的风险巨大,投资者应当理性购买,切勿盲目入场。投资者投资时应当对数字藏品进行甄别,同时还应当通过合规合法的平台进行交易。
“目前的数字藏品市场上,大多数的入局者是来自区块链数字货币的早期玩家,在逃避和躲避我国法规监管下,‘披上外衣’换层说法继续干着‘老本行’。时下的市场上虽然众多企业纷纷发声布局进军数字藏品市场,但能够明白‘怎么用、如何用’的寥寥无几。此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当下数字藏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空白,如果数字藏品行业领域不受监管,则有很大可能沦为资本洗钱、企业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这为投机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弊端。”中关村物联网数字乡村振兴研修院执行院长袁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炒作、侵权、诈骗屡见不鲜
2022年,数字藏品在我国迎来了爆发期,公开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8月,国内数字藏品平台总量超过1000家,其中上市公司背景的超过25家,预计2026年中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或超300亿元。
火热发展的背后,行业乱象也随之而来。“目前国内尚未开通二级市场,不允许数字藏品的交易,但仍有一些人甚至组织通过社群、闲鱼进行交易,藏品被炒到几十倍或几百倍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位数字藏品投资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此,赵佳茹表示,个别数藏平台会通过拍卖或伪造交易等方式,炒作藏品的升值空间。这是因为还会根据数字藏品寄售或流通时的成交价,收取2%至10%不等的手续费,成为了平台两大主要盈利来源之一。因此平台必然要通过增加流动性的方式,来增加手续费的抽成收入。
“然而这一‘炒’的过程,就让数字藏品有了金融化的风险。”赵佳茹如是说。今年四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务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倡议》,强调了规范应用区块链技术,发挥NFT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正面作用。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不仅如此,与数字藏品相关的诈骗活动也越发猖獗。10月25日,河南商丘市公安局睢阳分局公布了一起网络平台涉嫌诈骗、公安机关已刑事立案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藏宝阁APP平台出售虚拟卡通图片,以划分不低于300万奖池、定期回购、现金奖励、实物奖励等为噱头,涉嫌诈骗资金265万余元。该案也成为数字藏品涉刑第一案。
此外,赛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雪静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数字藏品的铸造过程中,会出现未经授权随意铸造的现象,因此存在相应的版权和著作权风险。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推动数字版权发展和版权业态融合,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和单位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平台。
9月9日,国家版权局官方发布《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剑网2022”专项行动》中提到,强化NFT数字藏品、“剧本杀”等网络新业态版权监管,严厉打击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美术、音乐、动漫、游戏、影视等作品铸造NFT等侵权行为。
在周雪静看来,数字藏品行业的发展必须以合法合规为基础底线,当下行业相关的标准规范尚不完善。因此可以首先让行业协会、地方协会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的规范指引,帮助国内数字藏品行业逐渐树立统一的规范。同时,平台方面应该加强对创作者的保护,避免出现版权、著作权侵权的情况出现。
据周雪静了解,一些地方的文交所、数交所也在尝试数字产品的发行,尝试推动二级市场的发展,将数字藏品推广到更广泛的空间和群体当中去,未来,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二级市场的探索也十分必要。
(以上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中关村物联网数字乡村振兴研修院执行院长袁帅表示,近日的数字藏品行业“清退潮”与近期针对数字藏品行业资质问题和金融风险进行监管息息相关。2022年的数字藏品行业可谓是上半年风风火火,下半年秋风瑟瑟。
在这里不得不对那些“吃相难看”的“光速清退”的数藏平台加以声讨,企图最后再行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迫使用户接受协议选择退款,从而放弃追究平台责任的同时,甚至期望收割最后一轮“韭菜”。
在对数字藏品市场乱象表达我个人观点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郑重申明一点,数字藏品是可以带动优质IP的价值重估,引领数字潮玩风,数字藏品可以锚定虚拟资产的价值,有助于推动内容资产价值的重估。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数字藏品诞生,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接受数字藏品,并参与到一些基于数字藏品的商业活动中,这也意味着在未来,数字藏品将会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件商品,或者说是一种社交货币,数字藏品的各类玩法也将会变成营销方式的新潮流。
目前的数字藏品市场上,大多数的入局者是来自区块链数字货币的早先玩家,在逃避和躲避我国法规监管下,“披上外衣”换层说法继续干着“老本行”。时下的市场上虽然众多企业纷纷发声布局进军数字藏品市场,但似乎想明白了‘怎么用、如何用’的寥寥无几。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下数字藏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空白,如果数字藏品行业领域不受监管,则有很大可能沦为资本洗钱、企业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这为投机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弊端。我国是法治社会,任何技术、商业行为都并非法外之地,任何利用大众认知,收割大众民众利益的行为,而触犯法律的企业、个人,必将受到制裁,“跑路”不是可以作为逃避责任的方式手段。
如果数字藏品行业领域不受监管,这将为投机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便会不断出现各类的不良现象,在这里也借此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重视起来,研判技术趋势,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正向健康发展。
数字藏品有四个特点:
数字化:藏品在公链拥有独一无二的标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透明化:在区块链上记录可以追溯,保障交易,使各参与方安全透明。
稀缺性:每一款藏品的发行都是限量的,这也可以保障其稀缺性,毕竟常话说物以稀为贵。
真实性:可流转,杜绝假冒伪劣,每一份数字藏品都有其唯一的链上代码标识。
科技技术在进步,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必然推动市场经济的变革和创新。数字藏品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创商品形态,也带动了其商业化,我们不能否定数字藏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从我个人的观点也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数字藏品诞生,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接受数字藏品,并参与到一些基于数字藏品的商业活动中,数字藏品的各类玩法也将会变成营销方式的新潮流。
市场的发展,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到稳定,是必然有一个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
【一】企业应该恪守经营基本准则,保持基本的商业道德底线,诚信经营。
【二】而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应该要杜绝侥幸心理,要提升认知,强化自身的防护意识,如入局,便要谨慎选择,保证自己数字藏品的安全性,防患于未然,做好:
(1)在存放收藏品时,不应把收藏品全部放在一个钱包中,分散来放是最能提高防盗安全性的方法;
(2)定期清理权限授予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3)注意分辨真假,关注官方信息。如果遇到怀疑不确定邮件,一定要和通过官方渠道联系确认;
(4)杜绝投机心理,选择一个安全正规的良好平台。
【三】相关的部门要承担起宣传教育的责任,强化对大众的认知教育,构建起相关的渠道,宣传好典型的事件,建立起法律维权和保护机制,让大众对新兴事物和商业得以有官方渠道了解和咨询,尽最大的努力降低“被割韭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