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消息,尽管三只松鼠已风光上市,但伴随它的质疑从未停歇,并且由于第三季度出现业绩“变脸”,三只松鼠自身的“造血”能力再度受到业内质疑。
日前,三只松鼠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三只松鼠2019年第三季度营收为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1万,较上年同期下降50.95%。
这与两个月前,三只松鼠披露的上市后首份半年报截然不同。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5.11亿元,同比增长39.5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27.94%。
而对于第三季度净利下滑,三只松鼠此前在财报预告中表示,主要是因为今年较去年同期政府补助减少4403.53万元。
据三只松鼠此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只松鼠每年获得的计入当期损益政府补助项目总额分别为 1301.36万元、685.66万元、2742.63万元、2704.03万元、5333.14万元,共计12766.82万元。
而这5年合计1.2亿元的补助,甚至还不及三只松鼠2019年上半年的净利润高,却在减少后,让其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腰斩”,这也不由得让业内对其盈利能力、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产生质疑。
事实上,三只松鼠想要盈利并不易。对于口味难以形成差异化的坚果产品来说,价格也很难形成优势,加上它只是“零食搬运工”,由于代工模式,原材料无法垄断,没有太大压价能力。两者叠加,导致三只松鼠盈利空间相对有限。
并且这种“代工+贴牌”的模式多年来也饱受市场质疑,在代工生产的情况下,产品质量难以把控。证监会发审委员会在2019年5月16日曾对上会的三只松鼠做了详细的问询,他们追问了“核心环节自主、非核心环节外包”开展生产经营的模式,要求回答供应商选取标准、管理制度以及追责机制,供应商规模、生产能力与发行人采购数量的匹配性等问题。
此外,证监会发审委还问询,三只松鼠在原材料采购、食品检测、生产及添加剂添加、储存、运输、保管等各个环节的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对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是否过度依赖等等。
而据《电商报》了解,三只松鼠在渠道上确实较为依赖第三方电商。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第三方电商平台给公司带来的营收39.98亿元,占比达到88.62%,相较2018年全年线上销售占比的86.67%仍在扩大。但电商流量红利逐渐见顶,能够为其带来的业绩增长已越来越少。数据显示,2018年,三只松鼠线上收入增速为17.94%,相较于2017年的23.94%正在收窄。
另一方面,三只松鼠还存在推广费和平台服务费等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推广费用率为1.59%,运输费用率为5.43%,平台服务费用率为2.5%;2019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推广费用率为1.95%,运输费率为7.29%,平台服务费率为3.95%,均大幅增长。此外,2017年—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7.11%、19.48%、20.53%。
过高的销售费用则会不断蚕食毛利率,这也是相比同行业公司,三只松鼠的净利润率始终保持在偏低水平的原因之一。据《电商报》对比休闲食品行业的六家上市公司(洽洽食品、好想你、桂发祥、盐津铺子、来伊份、良品铺子),这六家公司2018年毛利率均值为36.92%,而三只松鼠只有30.49%;六家公司2018年净利润率均值为6.78%,三只松鼠为4.34%。
总的来说,此前依靠线上模式和代工模式,三只松鼠曾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但上市并是不终局,若不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解决财报中暴露的问题,未来或将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