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消息,经历 “资金链断裂”、“大规模倒闭”等负面消息的考验,急速扩张的便利店行业一度遭受饱受质疑。然而作为近两年爆发的融资风口,便利店融资的消息却并未就此终结,也足以说明业界对便利店发展前景仍持乐观态度。
不过,眼见同行因盲目扩张招致运营危机,不少便利店品牌已经开始加码其他业务,借由战略协同,为便利店扩张找到新赛道。在洗牌潮悄然逼近的当下,B2B或许将成为便利店品牌战线转移的又一战场。
爱便利“改弦易辙”
12月2日,河南连锁便利店品牌爱便利宣布已签约获投1亿元的B+1轮融资。据悉,此轮融资采用引入新股东及老股东跟投的方式,后续仍有资方陆续跟进。此次融资也是爱便利在3年的时间内拿到的第四次融资,融资总额达到了4.35亿元。爱便利方面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继续开店,同时,要转型为便利店品牌服务商,把业务的重点转变为服务个体承包户,并且逐步转变为轻资产运营。
《电商报》了解到,爱便利从最初作为B2B供货商起家,后拓展至家购网超B2C业务,并通过整合产品供应链、加盟模式,收编夫妻店,将之改造为品牌加盟的连锁便利店。尤其赶在便利店风口兴起并进入爆发状态的2016年、2017年两年,加速线下门店扩张一度成为爱便利的重点任务。
得益于在2016年连续获得两轮上亿元融资,兵强马壮的爱便利门店近三年扩张可谓十分凶悍。来自爱便利方面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一年间,爱便利门店数增长达15倍,截止目前,其拥有门店数量已逾2800家,并进一步向河北、北京等周边地区扩张。
2017年3月,爱便利还与王府井集团达成合作,正式进入北京市场,耗费2个月时间,开出门店数达106家,足见其搅局北京便利店市场的野心。彼时爱便利方面还向媒体透露,未来将继续加速扩张,尽快在行业内拉开差距,计划三年内开出3000家门店,并计划于2020年实现IPO。
不过,有分析称,爱便利在郑州市的社区便利店市场堪称一家独大,但是在一线城市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今年4月,有报道称爱便利效仿全家等日资便利店上线付费会员制,其中显然不乏吸引客流、提升会员用户忠诚度及复购率的用意。
扩张后的代价
今年5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行业增速同比达23%,市场规模超1900亿元。
与行业的高速发展并驾齐驱,便利店品牌及企业也成为备受资本青睐的创投热点。今年3月,西北连锁便利企业西安每一天获得春晓资本领投的2亿元A轮融资;4月,见福便利获得红杉资本2.4亿元融资,131便利店获得春晓资本4000万元天使轮融资;6月,武汉Today便利完成3亿元B+轮融资。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涌入便利店行业的资本累计将近100亿元。
与爱便利此前在北京跑马圈地的做法相似,众多便利店获得新一轮融资后,都将扩张、形成规模化竞争优势视为头等任务,尤其将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二线城市视为开疆拓土的重镇。以全时便利店为例,2017年底,全时便利店曾启动“百城百万”计划,即投资百亿元,五年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目前,全时便利店在北京拥有400家直营店,全国门店数达800家。
分析认为,便利店是高度城市化的产物,实体便利店的扩张,需要一定的居住人口密度和办公物业密度为支撑进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便利店发展程度距离规定上限仍存在一定距离,这也意味着国内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市场,目前仍有挖掘增量市场的可能,并且发展空间要远大于三四线城市。换言之,便利店品牌要做到全国规模化,现阶段一二线城市仍然是便利店扩张的兵家必争之地,这或许也正是邻家、全时等都将卧虎藏龙的北京地区视为布局重点的缘故。
然而,在一线城市开店,无疑面临地租、人力成本高企的困境,加之多数便利店主营的快消品本身毛利率并不高,对尚在发展阶段的新兴便利店品牌而言,仅凭店面销售显然远支撑不起日常的经营成本。便利店企业频繁融资的消息,也折射出扩张征途上“兵粮短缺”的困境。而一旦平台背后倚靠的资金方出现问题,难免导致现有运营的店面陷入崩盘的威胁。前段时间,邻家、全时冒出关店、倒闭等问题,就揭示出便利店盲目扩张背后的隐患。
能否破解盈利难题
随着便利店企业在扩张过程中暴露出各种问题,资本及便利店企业对待扩张的态度理应变得更为审慎。不过从爱便利对新融资的用途不难发现,一边是在门店扩张继续舍命狂奔,另一边,爱便利还打算重拾赋能便利店的B2B业务。
事实上,作为爱便利的主营业务,这项业务的地位曾被认为受到动摇。去年12月,有消息称爱便利将收缩B2B业务,优化部分经营业绩不达预期的区域市场,其目的是为了要开辟新的盈利模式。
爱便利官网显示,针对便利店业务,爱便利形成了一套完整基于扁平化供应链(B2B)+连锁便利店(CVS)+社区深度服务(O2O)为核心的社区零售生态业务体系。依照这一体系,爱便利在持续推进店面扩张的同时,转型升级为“便利店服务商”,其目的显然是要通过免费加盟、进货补贴等方式吸引夫妻店,由此形成规模优势,利用B2B业务服务于线下便利店,从而为上游带来利润。
然而这一主打快消品B2B的商业模式却被指盈利模式不清晰。有分析指出,快消品B2B平台的商业模式看似结构精巧的闭环,但从具体的市场反馈来看,这一闭环的效果却未必符合理想。一方面,依靠翻牌拉拢加盟的商户往往忠诚度偏低,进货渠道并不完全依赖于一家B2B平台,此前京东新通路在线下也曾遭遇类似的问题。此外,单店订单量相对较低,而物流仓储成本较高,也制约了便利店反哺于B2B业务的效果。
从爱便利如今“便利店服务商”这一新定位来看,在经历此前便利店业务的大肆扩张后,其似乎正有意回归快消B2B平台的主营业务。不过,迄今为止,便利店行业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盈利确实仍然是在扩张路上不便提及的话题。便利店品牌的“2B”战线转移能否成为企业征服便利店市场的利器,关键还要看盈利这个问题能否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