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消息,贴着“0成本获客”、“不担心流量”等标签的聚合支付,借着第三方支付行业蓬勃发展的东风,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如今随着监管的加码,聚合支付行业也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审视过去,对变现模式展开重新考量。
据《电商报》了解,2017年初,央行两次下发文件,要求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规范经营。今年8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聚合支付安全技术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对数据留存、身份认证、信息安全、风险把控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而聚合支付标准将在不久之后出台,入局门槛会提高。业界认为,参照新制定的标准,行业内近八成的聚合支付服务商将会被淘汰。
聚合支付,整合了多种支付通道,兼具营销功能,是零售行业的一大助力。有了聚合支付,用户掏出手机付款时,商家无需再问“用微信还是支付宝”,只需出示一个二维码,就可支持当下主流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比如微信、支付宝、百度钱包、京东钱包、翼支付等,同时商户可以轻松实现查账对账工作。
纵观聚合支付的发展历程,可谓是借助了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东风。时间回溯到2013年,那时候的支付宝真正称得上是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龙头老大,包括微信支付在内的众多竞争对手还无力撼动支付宝的地位;2014年春节过后,随着微信红包的一夜爆红,微信支付率先崛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众多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始陆续出手,抢夺商户资源,力图扩张市场,分得一杯羹。
这个时候,支付宝一直看不上的小微商户成为各方争夺的重点。然而,对于支付平台而言,类似于快餐店、水果店之类的小微商户其实显得颇为鸡肋,这些商户服务成本高、利润低,包括支付宝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原先也不太看得上这个市场;对于商户而言,一下子接入为数众多的支付通道,也显得颇为麻烦。在这种情况下,能打通所有第三方支付通道的聚合支付正能大显身手。
聚合支付平台随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不惜血本,大力扶持它们拓展线下实体商户。“发展一个商户,微信支付奖50,支付宝也奖50,双方比着补,在奖励高峰期,一个月时间,公司可以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手里,拿到100万元奖励。”有聚合支付平台从业者表示。
当然,聚合支付平台不只靠吃皇粮才得以存活壮大,更重要的是,聚合支付可以收获千万级用户,而成本几乎为零。许多用户在扫描二维码支付后,会发现自己突然关注了某个微信公众号,这便是聚合支付的特权,它可以将扫码支付的用户,直接沉淀在微信公众号上。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平台可以获知他们的消费喜好,进而进行商品广告的精准推送。
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平台采用把粉丝卖给公众号的方式进行变现,有的也会自己销售商品。据《电商报》了解,聚合支付平台收钱吧最近就针对特定用户推广了一款漱口水,两瓶售价60多元,几小时内就售出了两万多套,销量喜人。
但是,聚合支付平台一般不持有支付牌照,因此被视为游离于监管之外。而用户敏感信息留存于平台的安全性,也饱受争议。
随着相关文件的发布,我们可以发现,监管部门在聚合支付平台对用户敏感信息的使用上,作出了规范,对非法经营的平台,将进行整治清理。在此背景下,聚合支付平台如何创新符合监管要求的盈利模式,实现用户流量变现,是需要重新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