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消息,加密货币价格于本周四再次来了一次任性“漂移”,短短三小时内,整个市场市值蒸发近130亿美元。据行业网站Coinmarketcap.com的数据显示,市值排名前十的加密货币在当天的跌幅均超过7%,币圈“一哥”比特币的跌幅更是达到10.6%。截至目前,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市值相较于年初峰值已缩水超过6000亿美元。
就在此之前,由24个国家的央行、财政部、监管机构以及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组成的G20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密资产的研究报告,直指加密货币存在的风险属性,认为加密货币未来可能会影响金融稳定,将无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支付手段。
虽然加密货币价格此次暴跌有受美股市场牵连的原因,但考虑到长期以来,加密货币市场已历经多番动荡,这足以显示加密货币在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上的脆弱。货币本身存在的高风险属性注定了币圈繁荣难以延续。
加密货币缺乏主权货币的核心属性,其高风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包括流动性风险、波动性风险、杠杆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制度化风险。
鉴于多数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尚未向监管部门注册,加密货币在全球市场上的流动性较差。受监管的网络平台、券商和经销商可以推出多种服务连接买家和卖家,从而提高货币或金融产品的流动性;相比之下,当加密货币交易平台遭遇黑客攻击导致服务中断时,直接导致交易的大规模停止。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价格常常发生“闪崩”,价格波动性大。加密货币价格出现经常性暴跌,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普遍未采取“熔断”、停盘等降低价格波动的措施,价格大幅波动使得加密货币难以用于日常的支付和结算。
另外,杠杆在加密资产中的加持会给投资者造成潜在风险。调查显示,近20%的加密货币投资人是以借债来购买加密货币,在杠杆的作用下,波动性风险会进一步的放大,甚至传递扩散到其他实体经济。
区块链技术尚未发展成熟,在具体应用过程往往会出现技术性错误。实际上,许多安全性较差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出现过网络崩溃事故,导致用户出现资金损失。以曾经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为例,平台破产导致资金损失的用户数量达25000名。
在制度化风险方面,如果加密货币趋于制度化,最终成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其弱点将被进一步放大,这给金融投机者带来了可乘之机,对金融稳定造成了危害。
事实上,各国监管部门普遍对加密货币的应用持谨慎态度。今年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拒绝数只加密货币准入申请;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对待加密货币的问题上态度强硬。
与此同时,学界专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由温和趋于批判。曾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的努里埃尔·鲁比尼近日公开表示,如果将虚拟代币称作“垃圾币”,将是对垃圾的严重侮辱。
从去年开始,虚拟货币热席卷世界各国,人们希望虚拟货币能成为新时代的“数字黄金”,一场“淘金热”能够重现。但是,虚拟货币本身的高风险属性存在人为操纵的风险,真正用于实际交易还为时过早。如今,过度炒作塑造的繁荣局面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美丽却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