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消息,苹果正式宣布中国区的iOS用户已经可以再移动端的Safari浏览器上使用Apple Pay了。
曾经信誓旦旦要和支付宝、微信竞争的Apple Pay,似乎一直处在中国公众的视线之外。在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苹果曾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认为中国将成Apple Pay最大的市场。一方面,中国是苹果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拥有大量的潜在Apple Pay用户;另一方面,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相当成熟。
从理论上来说,Apple Pay作为一种移动支付手段,并没有对传统金融体系进行“颠覆式”改造,仅仅用“NFC+指纹”替代传统银行卡交易中的磁条和授权验证环节。在支付环节中,只要将NFC感应区靠近专用POS机即可,无需输入密码,支付可在短短一两秒中完成,由于不需要网络,使用环境不受限制,比微信和支付宝要快很多。如果是用Apple Watch来操作,就更快了,只要把手表放到POS机前感应一下,再点两下就搞定了。
但除了快,Apple Pay还有别的优势吗?恐怕没有!
不得不接受的一个尴尬事实,不论在欧美有多火,如果不够接地气,在中国市场往往会遭遇败局。
移动支付的“护城河”非常之深,并不单单只是用户下载率,更重要的是用户有使用习惯,大量商家有使用习惯。支付宝、微信支付本身是淘宝、天猫和微信的延续,有这两条不同的用户体系在里面,并非轻易能够替代的。
成本也是原因之一。如果是微信和支付宝付款,商家只需要贴上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了,但Apple Pay要求有云闪付POS机,为了并没有那么普及的Apple Pay特意准备一个装备,想必很多小商家是不愿意的。
当然设备限制也是一个原因。虽然使用iPhone的人并不在少数,但相对于支付宝和微信全面覆盖的人群来说,还是只占了其中某一个部分,所以在设备数量上就有所限制。
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支付宝和微信都毫无疑问是更便捷的存在。总之,就是用户不愿意用和商家不配合,双方原因导致Apple Pay在中国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