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渠道磨合期触底反弹,生鲜供应链步履维艰

电商评论

2017年12月09日

  2017年12月9日消息,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火热的生鲜品类迎来了新挑战,平台商被供应商挤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强弩之末下的生鲜供应商正经历着痛苦的低谷期。

  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讲,要想提高利润,就得从源头把控产能和品控,降低损耗,拓宽采购渠道。以前生鲜商品的销量在票平台商的份额占比极低,平台商进行采购之前,无需过多的考核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只要保证供货及时,商品不出问题,基本就会一直保持合作,且不轻易更换合作对象。这使得有些生鲜供应商过上了优哉游哉的日子,放松了对自身的提升和改进,殊不知早已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为了快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平台商开始改变以前的策略,采用一品多商的政策来降低单一供应商的风险,这样一来,一旦出现缺货或者产品品控不过关,就可以启动第二预案,进而保证正常经营。除此之外,平台商通过一品多商,进行选择供应商,可以强化自身的市场话语权,这有利于平台商得到更低的进货价,提升毛利率。

  的确,品类的管理是每一家企业都特别头疼的点,这考验的是对前端需求变化的反应,如何将货品和渠道高度匹配,是当下所有生鲜供应商面对的重要课题。供应链的沉淀不仅要追溯上下游,而且要注重单品的深度和系列类别的多样性,以苹果为例,作为世界第一市值公司,旗下拥有市面上极润率最高的电子产品,但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如此体量的公司,产品线精简到只用一张桌子就可以摆满所有产品,足以见得对供货和品类的控制力度。

  就渠道而言,最常见的莫过于直采与主体品牌供应。事实上,每一种渠道都不是万能的,每一家生鲜企业对于渠道的尝试也是在不断的碰撞中摸索出来的,这需要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将两者组合起来运用,弥补自身供应链的短板。有时候直采可以品规定制、降低损耗,可另一方面体量太小,议价空间又低。品牌采购虽然量大,规模化均摊成本,采购成本低,但是品类单一,可以选择的商家也不多,所以常常被挤兑。

  纵观整个生鲜行业,主要的流通模式依然偏向传统,虽然互联网发挥了自己的规模和与边际效用递减关系的功能,但流通过程中依然没有批发分散零售来的高效,导致生鲜电商渗透率年年走低。此外,生鲜严重依赖地域和周期,其生产消费伴随着区域性的差异,生产信息需要及时更新,这将浪费大量时间。

  生鲜电商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在于是否具备专业、稳定的供应链,因此构建完善的生鲜产品供应链对生鲜电商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环。

+1

来源:电商报 作者:晨晨Tmac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