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消息,滴滴近日发布了安全报告,第一次对外公开车内投诉数据。
滴滴在乘客APP内推出“安全发布”界面,并在该页面内公布了第一期《安全透明度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滴滴网约车和网约出租车共收到来自司乘双方关于车内纠纷冲突的安全进线8万次,约占二者订单总和的0.0042%。8万次投诉中,35%以上都是虚假投诉。
其中,涉及违法犯罪的案件共121起,相当于每百万单0.063起;其中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10起,相当于每百万单0.005起;公安机关受理治安案件111起,相当于每百万单0.058起。目前全部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报告还显示,在111起公安机关受理的治安案件中,,司机侵犯乘客的案件7起,司乘双方冲突升级互相殴打的案件12起,乘客侵犯司机的案件92起。按比例计算,这些案件83%都是乘客的责任。
在这111起公安机关受理的治安案件中,约46%都是乘客醉酒后,出现在车内呕吐、踢踹车门等行为引发司机不满,司乘双方言语呛火引发冲突;约30.6%为乘客在非醉酒情况下,出现在车内吸烟、污损车饰等不当行为遭司机制止,进而引发冲突;约21.6%为司乘双方因路线、费用、上车点位分歧等情况,相互争吵理论引发冲突。除了以上109起司乘双方发生肢体冲突的案件以外,还有其余2起为司机猥亵乘客,约占1.8%。
滴滴近来在进行安全整改的同时,也正在逐步提高公司发展透明度,将运营规则公之于众,以避免再出现第二次舆论风暴。该公司在4月推出了第六期公众评议会,题目为“用户要求代驾司机下车后强行酒驾,代驾要报警吗?”至此,其公众评议会内容已经包含了司机是否能拒载醉酒乘客、坐车是否需要实行实名制等多项具有争议的问题。
滴滴还在4月开始试运营“有问必答”平台,由相关负责人实名回答公众关心话题。滴滴出行汽车出行服务平台总经理陈熙就在平台上回应了抽成问题。其表示,2018年第4季度,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而2018年第4季度,滴滴网约车业务运营支出和花销约占总流水(乘客实际支付车费总额)的21%。
此外,滴滴的功能也更加透明,其目前已经在快车、优享上推出选择路线功能,用户可在APP中自主选择车辆行驶路线。用户将可以自行选定适合的车辆行驶路线。并且该功能还会为乘客提供至多三条不同行驶线路的参考信息,包括路况、预估行驶距离、预估行驶时间、途经红绿灯数量。
显然,滴滴意图以更加透明的姿态来接受舆论的监督,以避免再次出现舆情爆发,损害企业形象,致使企业发展受到冲击。此前,乐清女孩遇害案引发舆论风暴就让滴滴饱受争议,甚至使其顺风车业务下架至今也未能重新上线。
根据《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的数据显示,乐清女孩遇害案在网络上的传播时间达到了274个小时,平均传播速度达到159条每小时,而峰值传播速度更是达到了1082条每小时。这无疑给滴滴的企业形象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更让其之后不得不调整重心,由发展转为安全。
为此,滴滴在未来还需在积极进行安全整改的同时,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以此降低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避免未来发展再次遭到较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