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消息,支付行业备付金被央行集中收缴,伤心落泪的不止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原先提供存管服务的银行亦是如此。
在此前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的情况下,双方存在利益绑定关系,而在后断直连时代,银行与支付机构的利益纽带关系减弱,支付备付金交存央行后,银行便少了这部分存款带来的收入。
备付金是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支付业务而预收待付的资金,据《电商报》了解,整个支付行业的备付金规模达到了万亿级别。
今年年初,央行曾公布了已收缴的备付金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央行的非金融机构存款(即备付金)余额为16299.8亿元,彼时,备付金尚未实现100%交存,因此实际的备付金总量远远大于这一数字,有支付行业研究人士指出,全行业的备付金总额在2万亿元左右。
据《电商报》了解,在未集中上交央行存管之前,多达2万亿元的资金分散在具有备付金存管资质的20多家银行的金库之中,而且这部分存款,原来基本以活期存款、协定存款、少数定期存款等低息存款的形式存在,备付金被央行收缴对这些银行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损失。
有支付机构人士直言,没有备付金存款之后,支付机构能够为银行带来的利益很少,仅限于某些场景方面的导流、账户活跃等,存款(尤其是备付金这类低息存款)下降对银行收入减少效应,对于银行而言,支付机构的重要性大幅下降。
在此之前,支付机构可谓是银行的VIP客户,有些银行为了争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存款,不仅愿意主动让利、降低通道费,甚至对支付机构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违法违规行为大开绿灯。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是促进央行集中存管备付金的动因。
而随着断直连工作的推进,此前银行在支付备付金管理上存在的违规操作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月初,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发布了一纸罚单,多家银行因违反备付金相关规定于被罚。其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杭州支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支行因“未对支付机构违反规定使用客户备付金的申请或指令予以拒绝”以及“未按规定报送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使用情况等信息资料”受到处罚;北京银行杭州分行则因“未对支付机构使用备付金支付银行手续费的指令予以拒绝”受到处罚。
实际上,支付备付金操作存在的猫腻并不仅限于此,有支付机构从业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便透露,银行违规的地方还包括不具备备付金资质的银行开展备付金业务、不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备付金账户(如汇缴账户不清零、收付账户跨行清算等),备付金使用一般账户或银行内部户进行清算等。此外,还有不按照要求使用备付金轧差备手续费等。
对于断直连完成后引发的行业新变化,有业内人士曾预测,银行很可能提高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手续费,以弥补收入的减少。实际上,业内早已有银行付诸实施,去年11月18日,微信支付突然宣布将民生银行提现服务费提升至0.15%,理由是民生银行快捷支付手续费过高,此后双方更是就此事大打“口水战”,引发业界围观。
正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利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希望银行与支付机构不要为了一时的得失伤了和气,以至于影响了金融稳定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