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彩食鲜走向“幕后” 商超低调布局供应链谋逆袭

产业报道

2018年11月28日

73.jpg

  (图片来源:云图视觉)

  11月28日消息,在社区团购等生鲜等零售业态持续受到关注的同时,其背后的功臣——食材供应链的价值也日益得到彰显。不少生鲜B2B趁势而起,部分商超企业也着眼于增长迅猛的生鲜市场,通过切入食材供应链,加码B2B业务布局。

  11月27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对彩食鲜业务版块进行梳理和整合,已联合联合高瓴、红杉等投资公司,对子公司永辉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永辉投资”)进行了增资,各方融资额合计达9.5亿元。

  其中,永辉超市将以现金形式认缴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3亿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35%。同时,增资完成后,永晖投资将更名为永辉彩食鲜有限公司(下称“永辉彩食鲜”),经营范围包括彩食鲜业务和企业购业务。

  永辉超市方面表示,增资的目的在于不断完善公司 B2B 业务板块,引进更多专业人才。由于持股比例下降,永辉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下 6 家彩食鲜公司将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永辉超市2017年财报显示,彩食鲜主营收入 10 亿元,已在重庆、北京、福建、四川、安徽五地建立了永辉生鲜中央工厂,覆盖 438 家门店。财报还提及,永辉计划 2018 年新增拓展工厂 4到6 家,将范围扩展至河南、河北、贵州、陕西、杭州、广东。

78.jpg

  (图片来源:云图视觉)

  事实上,作为永辉超市曾经的自有品牌之一,“彩食鲜”稍早前已经开始逐步淡出消费者的视野,并转向专注于赋能前端的供应链平台。据《北京商报》今年7月报道,“彩食鲜”作为永辉下属自有品牌名称开始退出市场,被“永辉最绿”、“鲜伊品”、“半边天”等新品牌取代。据报道引述永辉超市内部人士说法称,在永辉超市的不同自有品牌建立之后,“彩食鲜”将不再作为品牌出现,而是专注于彩食鲜企业本身的业务。结合如今永辉超市为永辉投资引入多方增资,并更名为永辉彩食鲜的做法来看,彩食鲜退居“幕后”显然是尘埃落地。

  分析认为,永辉超市显然是瞄准了赛道持续升温的生鲜领域,有意将彩食鲜作为B2B业务打造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并进一步搭建起一个对第三方企业开放的食材供应链平台,在加强与原有板块的战略协同同时,也可增强永辉超市的生鲜竞争壁垒。

  采取类似的商超企业其实不止永辉超市一家。据《电商报》了解,国内另一家连锁超市步步高也在加紧布局生鲜B2B业务。其最为明显的动作,就在于此前对其定位为“生鲜加工车间”的中央厨房进行转型,拓展了下游渠道。转型后,中央厨房不仅对接步步高新零售品牌“鲜食演义”,同时还针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用餐开展生鲜食材B2B业务,切入目前仍处于蓝海的团餐市场。有分析指出,步步高试图借此来解决过往中央厨房投入成本过重、且产能未被完全利用的弊端。

  艾瑞咨询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在如此大市场体量的背后,是急剧增长的生鲜供应链需求。尽管目前生鲜供应链仍处于蓝海,但采购规模和销售网络决定了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对于因在云商板块激进扩张而拖垮了整体业绩的永辉超市而言,想要讲好B2B这个故事仍需要多花些心思来“精耕细作”。

+1

来源:电商报 作者:陈元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