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保护消费者选择权 拒收现金整治取得成效

数字金融

2018年11月19日

  11月17日消息,央行官网近日发布了北京地区拒收现金整治工作的情况。自7月13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拒收人民币现金整治,截至目前,央行营业管理部根据主动发现和群众的反映,共计处理了30起不同类型的拒收现金行为,并约谈了两家知名企业。营管部表示,下一步将针对情节严重、拒不整改和影响恶劣的行为依法实施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且处罚信息将记入到被处罚人的信用不良记录。

  近期,国内出现一些拒收人民币现金、炒作无现金概念的行为,损耗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国家货币的法定地位。如前段时间盒马生鲜被曝部分产品必须使用APP付款,实质上就是拒收现金,被消费者投诉;今年7月,超级物种福州爱琴海店“极面道”、“奥安尼斯”两个商铺因未设置现金收银台,员工拒收现金,被央行要求合作商家进行整改。央行方面对此强调,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除按规定的确实不具备收取现金条件而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外,拒收人民币的行为是违法的。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手机支付用户数已经达到4.69亿,且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不是生活的必需品;网民规模达到7.72亿,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仅占5.2%。可以说,无现金支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在无现金支付的大潮中,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损害消费者权益、许多老年人并不会使用移动支付因此带来不便、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诈骗等问题开始涌现。

  在互联网消费时代,银行卡的全面普及,银联闪付、扫码支付和线上支付等方式的兴起,也是引发部分公共服务领域或商家拒收现金的原因之一。但拒收现金的行为首先是损害了人民币的尊严,也剥夺了消费者的支付选择权,本次央行的专项整治拒收现金行为,并将违规商家列入失信黑名单,对于市场有警示的意义。

  同时,现在中国社会并没有完全进入无现金社会,商家和企业须善待人民币,遵守相关法规,在扩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同时也不能拒收现金。预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多种支付结算方式仍将共同存在,非现金支付方式并不能完全替代现金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众的支付结算习惯,包括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由消费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肯定无现金支付的意义,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公众了解到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支付场景和相关法规,进一步针对非现金支付细化哪些方式合规。实际上,在现阶段,现金还是必不可少的。

+1

来源:电商报 作者:周一琪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