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消息,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支付机构交存备付金规模达5008.36亿元,比2017年6月初次公布的840.77亿元涨了近6倍。
自2017年6月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新增“非金融机构存款”项目已经有一年时间。据央行要求,交存比例本月起还会逐步提高至100%,交存规模还有上升空间,预计今年末就会突破万亿元。
在支付行业,客户备付金不仅仅是直联模式的基础,也是支付机构重要的收入来源。备付金集中存管,对于行业各方而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不亚于断直连。作为支付过程中的沉淀资金或在途资金,从所有权上看,备付金属于客户;从控制权和利息收益权上看,备付金归属于支付机构。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备付金挪用甚至卷款跑路风险,产生了资金存管的必要。
从备付金存款规模这一年的增长来看,前半段时间的增量相对并不明显。2017年6月至12月,该项指标规模一直在千亿元内徘徊,甚至期间还有过小幅倒退,至2017年底为994.9亿元,仅比初次公布的数据增加了约150亿元。
2018年开始,备付金交存规模转入快车道。6月底,央行进一步宣布要求支付机构全额交存备付金,和今年前4个月一样,交存比例将阶梯式上升,至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预计,今年12月备付金交存额就会突破万亿元。
在保护用户资金安全问题上,除个别居心不良的平台之外,绝大多数支付机构和监管是站在同一战线的。站在机构的角度,忧虑的是备付金集中存管后的潜在影响。一方面失去了基于备付金对银行机构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是备付金利息收入的消失。
近期,以微信支付对信用卡还款全面收费为信号,第三方支付行业给予用户的免费红利,或将离我们远去。
对行业而言,要紧之处在于直面政策影响,积极寻找转型出路。对用户而言,也已经到了培养为支付服务付费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