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无人配送加速进入商用 如何摆脱“花瓶”质疑待解

商家服务

2018年07月27日

  7月27日消息,在众多企业的合力推动下,无人配送向商用的方向加速落地。不过无人配送是噱头还是技术革新,关于这一话题也争议不断。就现阶段而言,企业研发无人配送技术,仍需回归到降本增效的本质。

  7月25日,美团发布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将自动驾驶技术运用到外卖配送。除了此前已投入试运营的“小袋”系列配送无人车,美团还发布了无人配送新款概念车与无人机。

  有分析称,对于美团而言,收入占比达到62%的外卖餐饮显然是寸土不让的业务板块。在饿了么愈加猛烈的攻势下,借由推出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美团或许意在改变目前外卖配送依赖人力的运输结构,实现降本增效。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发布会上就表示,通过无人配送,美团外卖的一部分订单可通过无人驾驶的方式完成,配送成本和效率都会得到改善。

  此前美团提交的招股书显示,餐饮外卖次数由2016年的5.93亿次增至2017年的23.19亿次。而骑手成本由2016年的51亿元增至2017年的183亿元。据此计算,美团每单配送成本由2016年8.3元降至2017年的7.89元,数据表明随着外卖业务不断扩张所产生的规模效应,美团在配送的边际成本也持续降低。但从总量而言,急剧飙升的人力成本显然仍是美团未来谋求盈利的软肋。因此,投入研发无人配送车,不失为美团为遏制人力成本增长采取的应对手段。

  如今,各配送环节的“无人化”蔚然成风。此前5月,饿了么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将无人机应用到外卖送餐领域。而在快递领域,京东物流和菜鸟着眼于“最后一公里”,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无人化的末端配送设备;而类似苏宁物流这样电商物流企业,也已在部分区域正式投用无人配送车,进行常态化运营。

  然而对于无人配送进入商用,也不完全是一边倒的好评。有评论质疑称,目前无人配送技术应用的可靠性有待商榷,“炒作”的意味更浓;部分企业抛出“无人配送”这一概念,目的更多在于吸引消费者及投资者的关注赚热钱。不过从本质而言,企业投入研发无人配送,其根本目的仍在于实现降本增效。因此,通过搭建立体的物流网络体系以体现无人配送“降本增效”的价值,相信将会是对“技术花瓶”质疑的有力回击。

+1

来源:电商报 作者:陈元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