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消息,通过打入高端市场成为快递行业“一霸”的顺丰,随着周遭对手的崛起转型,似乎也到了必须直面“中年危机”的关头。为此,顺丰频频通过各种合作构筑起壁垒,谋求在群狼环伺的局势下继续坐稳江山。
日前有报道称,顺丰、中国移动、高通等公司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了小米香港IPO。在6月22日举行的投资者见面会上,顺丰集团认购小米3000万美元,坐实了其基石投资者的身份。有分析指出,小米选择基石投资者的重要标准,很大程度上看重了未来其与小米业务是否存在协同效应。因此站在小米的角度上讲,引入顺丰为自己“壮声威”的背后,看中的是顺丰的供应链能力。
事实上,顺丰和小米在供应链“搭档”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12月,小米官方宣布,小米成为顺丰“顺维修”(后升级并改名为“丰修”)服务首家合作手机品牌,在深圳推出小米手机一站式“退、换、修”业务。“顺维修”作为顺丰在电子产品售后服务领域的首次试水,小米与顺丰在手机售后业务方面实现了对接。着眼于手机售后的供应链的合作,或许已经为双方日后延伸其他领域的供应链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而站在顺丰的角度来看,与小米进一步加深供应链合作,很大程度上也有强化供应链战略协同,把持高端快递市场的意图所在。
从价格及产品定位上来看,顺丰与“三通一达”等一众电商系快递企业可以说泾渭分明。然而随着通达系试图摆脱平价电商件桎梏,谋求向高端市场转型,顺丰引以为傲的时效及服务体验优势壁垒也开始遭受冲击。
2017年顺丰业务量同比增长18.3%,低于行业平均增速的22%,而韵达、百世则凭借45.6%和71.4%的增速实现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尽管从收入来看,顺丰大可高枕无忧,然而在业务量方面竞争优势已被大大削弱。因此着眼于B端而言,加强与苹果、华为、小米这些优质用户的战略协同,提升供应链服务谋求增值,渐渐成为顺丰突围的重要筹码。
今年以来,不难看出顺丰在业务及其布局上发生了一些转变:4月,联合多家供应链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大数据运营平台;5月,推出了顺心捷达快运品牌,以加盟形式切入快运市场。分析指出,在圆通、中通等企业通过推进直营化强化服务质量的趋势下,直营模式作为顺丰的王牌优势恐怕已不再明显。因此,通过业务上的战略协同,布局更多战略性业务,或成为顺丰谋求摆脱对手尾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