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消息,《纽约时报》刊文称,亚马逊无人商店Amazon Go今年1月正式开业,为了避免在实体零售业也遭到该电商巨擘的主宰,美国多家零售商和初创公司也在纷纷涉足无人店。与此同时,包括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内的一些中国公司在大举展开试验。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要了解用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替代收银员的商店的内部情况,会带来什么样的体验,购物者得前往亚马逊位于西雅图市中心的实验便利店Amazon Go。
不过,不用多久,可能将会出现更多像Amazon Go这样的技术驱动型门店。
世界上最大的一些零售商和小型科技初创企业之间正在上演一场围绕无人商店的全球竞赛。这些企业希望借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力成本,并尽可能地消除购物者的痛点,比如排队等待结账。它们也在试图阻止亚马逊像它在网上购物领域那样主宰实体零售业。
各家公司正在测试帮助存放货架商品的机器人,以及让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扫码购买商品的应用程序。像Amazon Go系统这样的高科技系统将结帐流程完全自动化。同样拥有雄心勃勃的电商公司的中国,也正在成为进行这些零售实验的温床。
如若它们取得成功,这些新技术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零售劳动力的不确定性。由于网上购物的兴旺发展,零售业劳动岗位本已处在动荡不定的状态。世界经济论坛去年的一项分析显示,一旦诸如自动结账的技术全面普及,全球可能会有30%至50%的零售业岗位面临流失风险。
此外,这些项目也引发了隐私研究人员的担忧,因为零售商能够在数位化顾客的位置的过程中收集到大量有关他们的消费行为的数据。例如,在Amazon Go内部,从顾客进店那一刻起,摄像头就完全不会从他们身上移开。
在Amazon Go出现以前很久,零售商就已经在它们的商店中采用各类技术。例如,近些年,自助结账台在超市和其他商店中已经变得司空见惯。杂货连锁店克罗格则使用传感器和预测分析工具,来更好地预测什么时候需要安排更多的收银员。
但是,Amazon Go去年1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对于许多的零售商而言是一件令人惊恐的事情。它们发现,亚马逊突然之间变得想要以新的方式来运用其技术力量。Amazon Go在靠近天花板和货架上布置了数百台摄像机和传感器,进而帮助自动记录被消费者从货架拿下来并放到自己的包里的饼干、薯片和苏打水。消费者走出门店时,系统也会自动地从他们的亚马逊账户里扣费。
亚马逊正在寻求将Amazon Go扩张到新的地区。亚马逊发言人拒绝就扩张计划发表评论,但从招聘公告来看,该公司在招募一位高级房地产经理,其职责是“选址和收购”以及新的Amazon Go商店“潜在选址”的实地考察。
“业界普遍都觉得这让人有些尴尬,因为这里有一家在线零售商在向我们展示如何做实体店,而且老实说还做得非常好。”机器人公司Bossa Nova Robotics的首席业务官马丁·希契(Martin Hitch)指出。该公司的机器人产品正在被沃尔玛和其他公司测试。
说到无人店购物试验,没有哪个国家的零售商比中国要更加热切。该国的消费者对于新型流行技术相当热衷。
其中一个项目是来自一家名为缤果盒子(Bingo Box)的初创公司的无人便利店,它目前已经有100多家门店,其中一家坐落在上海的一个商业区内。其运行机制是:购物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店内,然后扫描他们想要购买的物品。购物者通过手机付款后,商店会自动打开出口门。
阿里巴巴已经开设了35家名为“盒马鲜生”的无人杂货店。该商店融合了在线订购和自动结账。顾客在结账台扫描他们选购的杂货,利用面部识别技术来进行电子支付。之后,他们在线上订购的杂货会通过空中的传送带进行传输,送往配送站点。
中国的另一家大型电商京东也不甘示弱。该公司在去年12月表示,它已经与一位开发商达成合作,将联手打造数百家自有品牌无人便利店。这些商店会在商品上放置可读芯片,以此来自动完成结账流程。
在北京南部的一所高校里,京东正在测试一家新的商店,这家商店依靠计算机视觉技术和货架上的传感器来了解被选购的商品。该系统可以在不使用芯片标记产品的情况下跟踪购物活动。店内支付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完成,目前仍需要在结账台上进行。
京东和阿里巴巴均计划将其系统出售给其他的零售商,同时也在开发额外的结账技术。
说回美国,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正在旗下的数十家门店测试Bossa Nova机器人,以期减少一些会占用员工大量时间的繁琐任务。那些机器人看起来像巨型的滚轮行李箱,它们会四处走来走去,看哪些货架的商品有问题,比如谷类食品缺货,玩具等物品被贴错标签。接着,机器人会向员工汇报,让后者给货架补充商品和贴上新标签。
在沃尔玛的4700家美国门店中的120家里,顾客还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来扫描包括水果和蔬菜在内的商品,以及使用这些设备来付费。当顾客要离店时,一名员工会检查他们的收据,并对他们购买的物品进行“抽查”。
作为全美最大的连锁杂货店连之一,克罗格也在其超市测试移动扫描服务。它最近宣布,该服务将从400家旗下门店扩张到其2700多家。
新的初创公司正试图为零售商提供技术来与亚马逊的系统竞争。其中一家公司AiFi在开发无收银员结账技术,据它介绍,该技术将具有灵活性,且经济实惠,让小型零售商和大型零售商都负担得起。根据金融数据公司Pitchbook的数据,在美国,过去两年风险投资者对零售自动化初创公司的年投资额均达到1亿美元,较2015年的6400万美元左右明显上扬。
“这给人一种淘金热的感觉。”爱尔兰公司Everseen的首席执行官阿兰·奥赫利希(Alan O'Herlihy)说道。这家公司在与零售商合作打造利用人工智能的自动结账技术。
尽管这些技术可以改善人们的购物体验,但它们也可能会带来人们不大希望看到的后果。像亚马逊这样的零售商可以编制大量有关顾客在其店内哪些地方逗留过的数据,与互联网公司收集线上数据来了解用户的在线习惯如出一辙。
“除此以外,亚马逊还可能了解你的生活所有其它方面的情况。”网上公民自由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奇尼·格巴尔(Gennie Gebhart)表示,“亚马逊知道我在网上买了些什么,知道我看过些什么,现在还知道我在一个店内的逗留情况。”
在中国,公众相对来说似乎没有那么担忧数据隐私问题。
事实上,美国零售业已经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关店潮,梅西百货、玩具反斗城(Toys “R” Us)、西尔斯百货等知名零售商也无法幸免。未来,该行业的岗位流失可能会更加严峻,具体要看零售商未来几年的自动化程度。
零售商们在有意淡化自动化技术对就业的威胁。作为美国最大的私营雇主,沃尔玛表示预计自动化不会导致岗位流失,新技术将会使得员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帮助顾客寻找他们需要的商品上。
“我们认为这会给我们的同事带来帮助,”沃尔玛中心运营副总裁约翰·(John Crecelius)称,“我们是一家以人为主、技术为辅的企业。”
一些传统零售商也对像Amazon Go那样的自动化技术能否转移到大型商店持怀疑态度。它们指出,在占地面积和库存很小的商店以外,这种技术可能会行不通,或者不具有成本效益。
“它可能无法扩展到一个占地12万平方英尺的商店。”克罗格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克里斯·赫杰姆(Chris Hjelm)说道。
但他表示,更多的摄像机和传感器在商店中变得随处可见,只是时间的问题。“几年以后,那种技术将成为市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