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消息,作为“通达系”曾经的领头羊,圆通似乎不甘于一直做依附于电商的快递企业,今年以来,在高端快递市场、航空物流等领域大动作频频。但就全年的业绩表现而言,圆通的努力似乎仍未收获期望的回报。
12月28日,圆通速递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下称“蛟龙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将其所持有的200万张圆通转债转让给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菜鸟”),本次转让占发行总量的5.48%。
今年11月,圆通速递发布公告称,其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已获得证监会批准许可。据《电商报》记者了解,此次发行的可转债规模为36.50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投资于多功能转运及仓储一体化建设项目,转运中心自动化升级项目以及航空运能提升项目。联系到此前圆通股东已累计质押6.3亿股,这一次融资,也被投资者质疑为“圆通缺钱”的信号。
事实上,相关猜测并非无凭无据,毕竟圆通在这一年里“烧钱”确实魄力惊人。今年4月,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公告称,圆通速递以3.04亿元的价格拍得杭州萧山空港物流园航空总部基地地块,计划用于建设圆通航空总部、航空分拨转运中心。6月,圆通联合菜鸟与中国航空共同宣布,计划投资约120亿港元,在香港国际机场启动建设世界级物流枢纽。而就在即将过去的12月,圆通斥资122亿元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也在浙江嘉兴正式启动建设。
圆通2018年半年报还显示,其自有机队数量已扩充到12架。不难发现,圆通作为通达系中最先进入航空领域的物流企业,航空物流无疑成为其今年投资的重点板块。而在这盘棋的背后,则潜藏着圆通开拓海外市场的“出海梦”。
然而圆通并没有因这些长远投入构建起护城河,业绩表现依然是平平无奇。综合前三季度A股上市快递公司业绩来看,前三季度圆通毛利率仅为13.1% ,不足韵达的一半;与此同时,期内圆通营业成本达到161.84亿元,同比增长44.43%。显然,新业务的开拓,一定程度上拖垮了圆通的盈利能力。
分析认为,开拓海外业务,是圆通基于中国国内市场“红海”竞争环境下新的发展突围。但这也必然对资金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企业的业务量和资金支持施加巨大的压力。
除了业绩及资金的压力,这一年圆通与阿里的关系也略显微妙。今年5月,阿里巴巴与菜鸟联手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持股约10%。随后10月,“阿里系”股东云锋新创宣布减持圆通速递1200万余股,其持有圆通速递股份降至5.98%。不少观点认为,鉴于圆通近两年业绩表现低迷,在阿里的物流朋友圈中,圆通面临“失宠”的危险。
但对于积极谋求全球化布局的阿里而言,圆通作为通达系中率先布局航空物流的物流企业,仍是支撑其物流业务的重要组成板块。而对于圆通而言,当前显然也难以摆脱对阿里的依赖。至少就近两年而言,圆通的“出海梦”恐怕仍是“独木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