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白酒要真正从“名酒”变“民酒” 。
中国白酒“黄金时期”的的高速成长不是来源于品牌、品质的提高和成本控制,也不是靠优良的服务,而是靠“发酒疯”、三公消费等来推高白酒价格。一些本土高端白酒品牌采取了增加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向特定消费群体如公务消费市场开展积极营销等措施,使白酒成为公务宴席上的常客,而普通公众对公款的奢靡浪费意见极大。另外,白酒行业自身制造了很多问题,比如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行业本身需要调整。
简介
自2004年中国白酒市场结束了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低迷状态、实现产量的恢复性增长后,这种“黄金发展状态”一直持续到2013年,形成“黄金增长期”。2013年前11个月,中国白酒行业总产量同比增长7.64%;实现利润695亿元,同比下降3.6%。表明白酒行业告别了高速增长期,进入了一个产业调整周期。
从“名酒”变“民酒”
在转型过程中,重新寻找消费者是中国酒企最核心的应对举措之一。中央出台规定严格限制公务消费,这给私人消费带来大空间。把公务消费转向商务消费、个体消费。2013年茅台产量增长17%,销售收入增长12%,说明茅台回归到正常销售状态。
五粮液集团具体的举措包括丰富产品线、开发中低端市场和关注年轻消费者需求;成立独立经营的经销公司、对经销商进行洗牌。
最便宜的酒,只要20多元钱一瓶,但是品质绝对没问题。以前不重视中低价位市场,要真正从“名酒”变成“民酒”。